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伦理诉求

发布时间:2018-04-10 08:28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 切入点:履约 出处:《求索》2009年10期


【摘要】: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伦理诉求具有三大要件。德性是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首要伦理诉求,它是劳动合同基本规范和价值评判的总和,德性支配着劳动合同主体最基本的立场和行为;良心是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基本伦理诉求,良心是当事人对自己行为善恶的自我判断能力,是自己对自己执业行为的道德价值的认知、判断和体验;诚信是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重要伦理诉求,它是劳动合同当事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增进自身正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情感需求,失去了劳动合同主体的诚信,劳动力交换市场的自由竞争就无法进行。三者相互统一,共同支撑着劳动合同主体履约的伦理诉求。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major elements in the ethical demands of the subject of labor contract performance.Virtue is the primary ethical demand for the subject of labor contract to perform, it is the sum of the basic norms and value judgment of labor contract, and virtue dominates the most basic posi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main body of labor contract.Conscience is the basic ethical demand of the main body of labor contract to perform the contract. Conscience is the self-judgment ability of the parties to their own good and evil behavior, and the cognition, judgment and experience of their own moral value of the practice behavior.Honesty and credit is an important ethical demand for the main body of labor contract to perform the contract. It is the safeguard for the parties to the labor contract to realize their own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emotional demand for the main body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rket to promote their own legitimate and spiritual interests.Without the integrity of the main body of labor contract, the free competition of labor exchange market can not be carried out.The three unite with each other and support the ethical demands of the main body of labor con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2007年度基金项目(编号07YBB29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根法;德性与善[J];伦理学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王余;;不讲道德之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曹晓鲜;信用: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7 戴文标;现代经济伦理与社会保障制度[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8 张一玮;梦的心理过程与文学创作心理过程比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姜希玉;;社会公正的内涵分析[J];沧桑;2006年04期

10 孔维萍;;论信仰问题与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刘志广;;“自由交换-掠夺”视野下《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人性”的政治经济学探索[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涛;论近代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3 刘锐;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圣军;病人权利托付概念的由来、根据及应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易艳;关于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的若干问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李家普;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董昕;论教育善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永伟;严格因果关系的命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红秀;(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对科学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分析[D];广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市劳动合同规定[J];新法规月刊;1996年01期

2 ;入股与未入股职工的待遇是否相同?[J];中国工运;1998年09期

3 ;医院临时工可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吗?[J];创业者;1999年12期

4 ;强扭的瓜儿怎能甜?[J];中国劳动;2001年05期

5 孙爱军;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1年07期

6 ;未签劳动合同就能逃避法定义务吗?[J];中国劳动;2002年01期

7 郝鹏涛;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J];新西部;2003年05期

8 ;未签劳动合同受工伤该咋办[J];社区;2003年16期

9 骆俊功;陆卫峰;;劳动者自愿约定的超时加班条款也无效[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06期

10 田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维权?[J];党的建设;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信安;;正确把握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合理选择企业用工形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陆敬波;刘丽珍;徐梦云;;违法解雇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田文复;;雇用合同与劳动合同之比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N];新华日报;2003年

2 ;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肖波 张平;元谋县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N];楚雄日报(汉);2006年

4 赵翔;南昌:四分之一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N];工人日报;2008年

5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 凌巍 孙铭溪;年终时节劳动者如何顺利过“三关”[N];工人日报;2011年

6 记者 郑家艳 实习生 曹琦;用工须签书面劳动合同[N];重庆日报;2005年

7 ;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何衔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周华;切勿丢掉劳动合同这个“护身符”[N];长白山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眉灵;签劳动合同可找指导员咨询[N];成都日报;2008年

10 武德昌邋张兆利;农民工小心:这样的劳动合同签不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6 何雪飞;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青;农民工权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胤;论实际履行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马秋实;劳动合同解释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军;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贝妮;论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余琼琼;论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亲自履行原则[D];苏州大学;2010年

8 尤垒;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苏州大学;2003年

9 付雷;关于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雷向春;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0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730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