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性裁员立法的比较及借鉴
本文选题:经济性裁员 + 大量解雇劳工保护法 ; 参考:《东岳论丛》2010年05期
【摘要】:经济性裁员不仅是劳动者个体的梦魇,而且严重冲击劳动力市场,构成经济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是两岸劳动立法的重点。台湾制定《大量解雇劳工保护法》对经济性裁员予以专门规制,其中关于经济性裁员的界定要素、程序、被裁减人员的权益保障、经济性裁员中政府角色等规定乃至立法模式,颇值大陆相关立法予以借鉴。
[Abstract]:Economic retrenchment is not only a nightmare for individual workers, but also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labor market, which constitutes a factor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stability and is the focus of labor legisl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Taiwan has formulated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massive dismissal of Labor" to specifically regulate economic layoffs, including the defining elements, procedures,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ose who have been laid off,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economic layoffs, and even the legislative model.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the mainland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一般项目“维护就业稳定应对金融危机”(编号:2009lslktfx-03) 辽宁大学2009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经济性裁员立法的比较及借鉴”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林;;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2 石永昌;黄宗远;;对我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4 张世伟;周闯;;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方程和劳动参与方程联立估计[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9期
5 宁光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6 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7 曾庆梅;周金锐;;破除农民工统计性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8 薛欣欣;;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机制差异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1期
9 薛欣欣;;不同所有制部门工资差异的行业分布特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10 万海远;;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基于1978-2007年数据[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智勇;;最低工资标准下的农民工就业[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6 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何筠;我国公共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桥;新市民就业中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范晓妮;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瀚元;当代美国最低工资制度及对我国启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何玉;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的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章琳云;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姜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失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8 胡芳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乔歆羽;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钧;人口流动、劳动工资与泛珠九省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晋;;经济性裁员规定的缺陷需加以完善[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6期
2 刘吉;;中国是《劳动合同法》危机[J];竞争力;2009年03期
3 江顺心;;浅谈劳动合同的解除[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袁纲;范围;;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权的体系问题研究[J];理论界;2011年07期
5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6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7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8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9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10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经济性裁员”几多愁[N];上海金融报;2007年
2 邓琳;华为事件是企业误读劳动合同法[N];北京商报;2007年
3 南开大学法学院 于语和邋诸葛玉华;新法·新规定·新型劳动关系[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高柱;坚决制止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行为[N];工人日报;2007年
5 王光宇邋本报记者 韦伯宁;大连坚决制止规避《劳动合同法》行为[N];辽宁日报;2007年
6 王光宇邋记者 董国勋;坚决制止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劝辞职工[N];大连日报;2007年
7 郑勇;衔接《劳动合同法》不能留死角[N];工人日报;2007年
8 田享华;全国总工会表态:“劝辞”职工违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华生:配套与细节亟待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吴彩华;我区坚决制止用人单位劝辞职工行为[N];华兴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7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焦岗;我国劳动法制中解雇保护制度的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3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85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