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劳动法对生产力的直接促进作用
本文选题:劳动者就业权 + 劳动法 ; 参考:《经济与管理研究》1992年04期
【摘要】:正 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职能,这些职能从不同的方面保障着各种重要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当前,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全力进行经济建设的过
[Abstract]:As the regulator of social relations, positive law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se functions guarante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mportant social relation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epen reform and carry out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拿起你的笔填写投诉卡 ——关于设立“就业投诉卡”的说明[J];中国就业;1995年02期
2 郭继勇;;工资调控 路在何方[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3 捷鹏;;实现体面劳动,需要制度撑腰和护佑[J];黄金时代;2010年05期
4 许晋;;经济性裁员规定的缺陷需加以完善[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6期
5 汪金友;;劳动为何不光荣?[J];中华魂;2011年06期
6 程成;;劳动者:当心陷入“跳槽”误区[J];就业与保障;2011年07期
7 常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法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9期
8 陈洪锦;;为一线劳动者办实事好事[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9 赵履宽;;关于劳动人性化的哲学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厚坤;;体面劳动[J];中国就业;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浦东新区劳动保障学会工资和保障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工资基准法律制度研究[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2 程英红;;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诗达;;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浙江省个私企业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研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5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与劳动关系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诗达;;劳动关系发展前景展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劳动关系调整简要回顾[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丹容 袁艳;劳动法要成为劳动者“保护神”[N];温州日报;2005年
2 张天蔚;带薪休假关键是要惠及普通劳动者[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动侵权如何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记者 付忠;提升全社会《劳动法》执法意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徐锋;“误读”新劳动法源于资本旧梦[N];广州日报;2007年
6 罗正锦 薛美华;贯彻《劳动法》 维护劳动权益[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记者 王比学;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N];人民日报;2005年
8 林海旭;对规范劳动者随意跳槽行为的几点建议[N];汕头日报;2005年
9 付忠;维权要跳快步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栾吟之 通讯员 李鸿光;不懂劳动法,“洋打工”屡遭败诉[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庞丽霞;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鹏飞;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及防范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海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7 方莉;中国劳动力供求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新劳动法背景下的DFH煤矿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2 廖海华;论大学生就业权的法律保护[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宝森;当代中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洪在有;浙江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丽;社会转型期新型劳资关系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6 粟全林;农民工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付大鹏;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朱燕;城镇妇女就业公共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张京鹏;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9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95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