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6-25 21:57

  本文选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纠纷解决 ; 参考:《理论月刊》2009年10期


【摘要】: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Abstrac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Law, the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mechanism was not perfect, the negotiation procedure was merely a formality, and the mediation organization was not perfect. Arbitration is overburdened, various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connected, and execution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settlement mechanism and the perfection of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成都市际龙泉驿区法院;
【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成都市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实证研究” 成都大学校基金项目(2008XJR2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居盛;许晓琼;;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2 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洪在有;劳动监察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J];中国劳动;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涛;;我国劳动标准实施不力的现实、原因及对策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陈莉莉;;试析船舶修造行业劳资纠纷的特点及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以舟山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1期

3 徐喜波;;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J];求索;2009年06期

4 王慧娟;;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市场;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向云;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雅丽;劳动争议非讼解决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聂欣;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庄林冲;劳动监察:功能定位与法律规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哈晓斯;王瑞;;美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3期

2 林国强;;台湾劳资争议处理机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3 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纠纷解决与ADR研究的方法与理念[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4年00期

4 李培志,王秀英;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重构[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5 李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动态及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6 黄良军;劳动权的司法保护若干问题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王国社;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8 侯玲玲;;中国和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3期

9 洪浩;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玉萍;浅论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2 刘均;谈谈如何完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贺蕊玲;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常青;完善学分制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宋红花;浅谈如何完善企业所得税制[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周远清;完善体制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7 汪强国;建立和完善国企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傅畅梅;论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翟跟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我见[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宋爱珠;浅谈我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娟;李希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失与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2 陈彬;钟筱红;;剖析《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透视不足,直面缺陷,展望未来[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李海明;;浅谈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处理[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王干;王芳;;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水土保持法》[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5 王清军;;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浅析[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1年

6 吴长春;张晓霞;;关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几点想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原芳盟;;略论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缺陷与完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周玉华;刘程程;;我国能源立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刘颖;李莉莎;;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和法律[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瑜;李希昆;;完善我国矿权市场法制体系构建的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N];浙江日报;2004年

2 记者 孙丽萍;解镇街纠纷 促社会和谐[N];厦门日报;2009年

3 记者 袁祥;高法出台意见提供更多纠纷解决方式[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素荣;农机产品质量纠纷解决进程加快[N];农资导报;2004年

5 李冬梅;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N];天津政法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施莺;速裁,让纠纷解决驶上“快车道”[N];南通日报;2009年

7 春荣 曙光 生庚;努力实现“案结事了”[N];常州日报;2009年

8 实习记者 孙媛媛;环岭乡矛盾纠纷闪部解决[N];吉林农村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涛 通讯员 高文新;构建新型矛盾纠纷解决体系 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李冬梅;借鉴日本立法经验构建我国ADR纠纷解决体系[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梅;目的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贵翔;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翟东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乔丽荣;石桥村纠纷中身份、认同与权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贺荣;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沈建中;证券纠纷非诉讼程序解决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相庆梅;民事诉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官办社团,,官办性与纠纷解决——从工会参与解决纠纷的角度[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丽华;企业年金信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4 王旭军;论我国权利质押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齐庆会;律师行业自治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胡洪春;试论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曲立新;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嵇绍军;证券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孙承文;试论我国的检察解释[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史赫庆;论我国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7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67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