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
[Abstract]:The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which is neglected by the societ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bor righ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ature and attribute of the labor righ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hol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come laborers in the sense of labor law, have the right to become the subject of labor relations and sign labor contracts with employers. Secondly,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re are three major problems, such as the unequal status of both sides of labor, the arrears of employers, the serious phenomenon of deduction of wages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ways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Finally, in addi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enhance the attention to the path of litigation, from the legislative level to amend and improve the labor law, and bring the students into the scope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labor law is the ultimate solution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晓元;范非;;论贫困大学生的权益与法律保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2 黎建飞;;劳动法调整对象是劳动行为[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3 侯玲玲;王全兴;;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宇;;“用工”法律问题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2 安琪;;从劳动法视角探究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之原因及解决模式[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冯彦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4 朱青青;;浅析在校大学生能否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5 王春香;;大学生打工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6 李弋强;;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7 韩震;郑立俊;;大学生打工相关问题的法理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韩震;于玲;;“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陈红梅;;兼职大学生劳动关系的法律论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志雄;;高校顶岗实习生劳动者主体资格之法理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余宇;中国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芳;船舶优先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万宝;“设立中公司”用工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郑文涛;论劳动关系[D];兰州大学;2006年
5 朱茂林;论我国劳动法学学科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文静;论我国劳动法调整之劳动关系范围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建伟;论劳动法上劳动者主体界定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赵冬梅;农民工劳动权保障的法与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攀;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周才化;劳动法视野下的保险营销员权益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竹文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J];学海;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鸿建;;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2 蔡Z,;王芳;;我国大学生劳动维权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消费导刊;2008年23期
3 魏晓莉;;大学生校外打工的法律性质及法律保护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4 胡杨;;试论在读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由大学生的劳动主体地位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07期
5 陈东果;;大学生社会兼职权益法律保障的困难与救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7期
6 林国强;;《劳动法》教学与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J];职业时空;2009年11期
7 胡超华;;论劳动法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8 黄牡丹;;大学生兼职法律困境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9 高菲;;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法律保护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10 倪利勇;;高校学生勤工俭学应受劳动法保护[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苗枫 周颖 刘婧;打工学生当心沦为“讨薪族”[N];南方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杨柯;大学生勤工俭学有“法”可依[N];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董克伟;大学生零工资就业不宜提倡[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陈海燕 记者 卢军 邵晶岩;万名大学生送法进社区[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王庆廷;暑期打工忙 维权不可忘[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7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7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21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12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