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正确理解《劳动法》中所指的“义务劳动”

发布时间:2018-09-04 11:08
【摘要】:正确理解《劳动法》中所指的"义务劳动"伍朝阳《劳动法》第六条是国家对劳动者提倡、鼓励行为的规定。其中的首句就是:"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什么叫"社会义务劳动"?《现代汉语词典》对"义务劳动"一词的解释是:"自愿参...
[Abstract]: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voluntary labor" referred to in the "Labor Law" Wu Chaoyang "Labor Law" Article 6 is the state to encourage workers to encourage the provisions of behavior. The first sentence is: "the state encourages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voluntary labor." to this, how should we understand? What is social voluntary labor? the Chines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interprets the word "voluntary labor" a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分类号】:D9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朴;;访七一四八厂农场[J];中国劳动;1981年07期

2 郑祖泉;列宁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J];社会科学;1983年07期

3 ;清除精神污染,促进生产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3年03期

4 周庆熙;;苏联少先队员劳动五年计划(1982—1986)[J];当代青年研究;1984年10期

5 丁鹏飞;“寸步难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07期

6 贾德伟;;关于民兵工作改革的若干想法[J];中国民兵;1985年06期

7 纪岚;;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希望——国际青年年回顾[J];当代青年研究;1985年12期

8 余心言;;探索一下理想教育的规律[J];前线;1985年06期

9 陶明轩;;培养“四有”新人之我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10 林培荣;;“酒都”新人录[J];中国民兵;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后[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2 田国珍;;加强伊通河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A];第一届全国城市防洪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胡辛人;;关于会务工作和今后意见的报告[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4 李勇刚;胡振荣;;下岗职工到私企再就业疑虑剖析[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樊庆敏;李智;;建构我国教练员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模式[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宇辉;;非公有制企业女工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雪梅;;“同工同酬”浅析[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9 刘萍;;伪满“勤劳奉公法”的出台及其与协和会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10 陈建国;;技工紧缺的原因及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韩佩 本报记者 卢盘卿;碧水绕津城[N];经济日报;2000年

2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城墙行动”在法国[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版撰文:新华社记者 李薇薇 王强;社区管理自动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张家港馨苑度假村 金建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运作中的全方位互动[N];华东旅游报;2003年

5 田成川;人口结构的红利不能无限支取[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李俊义;品德评价不该量化[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女工怀孕先要申请“排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胡昂;依法清理整顿劳资关系[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记者 曾立;完善保障劳动者权利的法律[N];重庆日报;2004年

10 潘志卿;“道德银行”存储好事 学生争当“道德富翁”[N];福建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张国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超捷;论WTO劳工标准之争与中国劳动法制的改革[D];苏州大学;2002年

5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红升;反思与重建:第三部门在中国[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光宇;罢工、罢工权、罢工立法——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雷向春;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21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221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