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12 10:52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也导致我国劳动争议事件的数量较多,特别是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整个社会法律体制趋于完善,劳动纠纷事件的处理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我国劳动争议问题也日益突出,寻求有效的体系或者制度来更好地处理劳动纠纷,成为目前我国处理劳动争议问题的关键环节。
[Abstract]: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which also leads to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disputes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n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worker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the whole social legal system tends to be perfe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handling of labor disputes. The problem of labor dispute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t is the key link of our country to seek an effective system or system to deal with the labor dispute.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坤平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林;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陈文红;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D];兰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冠秀;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丁明胜;日本个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最新发展[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宵卫兵;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傅华;劳动争议程序法的立法完善之我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03期

5 马强;澳大利亚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其启示[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走向[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7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关怀,曹艳春;略论我国劳动争议的企业调解[J];法学杂志;2000年04期

9 徐亚龙;论劳动仲裁申诉时效制度的完善[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10 罗燕,陈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然;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求实;2004年07期

2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第三方参与处理劳动争议五原则[J];工会博览;2011年02期

3 宵卫兵;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肖卫兵,钱大军;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贾静;;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缺失及其制度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6 王燕玲;我国的劳动诉讼制度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劳资争议解决程序的暂行规定[J];江西政报;1949年05期

8 ;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J];山东政报;1950年11期

9 宋敏生;;浅议预防劳动争议的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依法处理好劳动争议[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杨素娟;;日本公害·环境纠纷的处理机制及其公害·环境诉讼(讲课提纲)[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7 张兆国;;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借用关系——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谈起[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林全玲;;论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10 吕忠梅;;完善司法救助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以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纠纷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静;有效化解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青岛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刚;劳动争议:“井喷”态势呼唤专业“救火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褚红军 主持 副院长 陈荣庆 负责 课题组成员 朱竞艳 潘华明;构建综合处理机制 大力促进劳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韦宝志邋吴利民;印江成功仲裁一起劳动争议[N];铜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管惟三邋本报通讯员 包国平 卢延林 黄文龙;建和谐理念下的新型劳动关系[N];南通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羚 通讯员 单书春 王华;姜堰实行劳动纠纷预警机制[N];泰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沈宇 本报记者 顾雯;化解劳动争议,雨花台区新招迭出[N];南京日报;2008年

8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吴军;劳动争议最快的当天就能解决[N];嘉兴日报;2009年

9 上海浦东法院 包蕾 尹志君 吴琦 赵怡 (谢圣华);破解劳动争议陡增处理难度加大的困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李绍本;劳动者如何化解劳动争议[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国祥;医疗过失民事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思远;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与法律救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崔月云;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流变与现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贾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初征;吉林中央储备粮企业劳动争议的内部预防与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书凡;法社会学整体性思维视角下的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职贝贝;对我国劳动争议“先裁后审”处理机制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74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74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