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缺失及其法律保障——以唐山市煤炭采掘业农民工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理论前沿;2006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珂;;我国采掘业农民工总体状况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曹明;;河南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J];决策探索;2006年11期
3 于仲秋;;建筑农民工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求证[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8期
4 李占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朝才;梅建明;;农民工“入城”与城乡统筹发展[J];财政与发展;2007年08期
6 梅哲群;苗青;;解读“民工荒”[J];人力资源;2008年13期
7 石学峰;;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J];江南论坛;2009年05期
8 凡华;;农民工培训:好政策也要收到好成效[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8期
9 刘建峰;;农民工未婚同居及婚前流产问题分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10 姚昊政;;两代农民工的不同人生[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天金;蔡志强;;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及其政策调适和制度安排[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继刚;;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杜书云;张广宇;;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石化东;;农民工犯罪问题再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钧;许广权;张俊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玉忠;;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农民工体育问题的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联合课题组;;浙江农民工体质测试分析报告[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易运文;深圳掀起农民工技能比武热潮[N];光明日报;2007年
2 黄全权;我国农民工工会会员总数已达4100万人[N];团结报;2007年
3 周五新 佟红敏 卢劲松;蠡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成为农民工之家[N];保定日报;2007年
4 陈文勇;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 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N];成都日报;2007年
5 大鲵;18名农民工当选劳模的社会意义[N];工人日报;2006年
6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N];工人日报;2006年
7 刘久锋邋肖克;农民工“故事会”贵州开讲[N];农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樊丽萍;学习,让农民工成为市劳模[N];文汇报;2007年
9 陈斌;代表农民工何必一定要农民工[N];南方周末;2007年
10 马志刚;人生一样好年华[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素梅;网上银行业务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晓云;中国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4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王兴周;农民工城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7 雒庆举;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姜晓兵;农民工医疗保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玲;关于农民工社会地位提升问题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冬萍;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多丽梅;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玲;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政府整合能力的提升[D];郑州大学;2006年
5 朱燕芳;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晶晶;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魏智慧;农民工阶级意识的形成及其归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娜;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惠志娟;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肖军梅;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1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8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