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利益博弈之理性——以劳动合同解除为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孔毅;;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其启示[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中国是《劳动合同法》危机[J];竞争力;2009年03期
2 吕恒宇;;成都市部分民、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3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4 肖飞;;协调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J];山西政报;2009年18期
5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6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7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8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9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10 梁朱珠;;警惕上下权责利益关系脱节[J];中国人大;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何海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研究[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7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林文捷;劳动合同法应完善个人劳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 通讯员 彭建嘉 实习生 刘焰;我市着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N];衡阳日报;2007年
3 相晓冬;法律不仅仅保护弱者[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孙立平;《劳动合同法》的负面效应是如何产生的[N];经济观察报;2008年
5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黄红芳;“是否胜任”该由谁说了算[N];新华日报;2008年
7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辛红;四川2000乡村邮递员盼劳动合同法保护[N];法制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吾斯曼江·买买提;阿图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N];克孜勒苏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树军;市人大检查《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N];朝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思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俞姗;企业的性质及其利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劲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李佳;中国农村居民利益关系和谐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辉;组织结构、行政权力与利益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6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贺媛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的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张忆平;劳动立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3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8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