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哈晓斯;王瑞;;美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3期
3 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走向[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4 林国强;;台湾劳资争议处理机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林丽玉;;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以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6 张网成;;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曲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溯及力适用的法理冲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9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10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冯蓓;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4 田强;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陈丽萍;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模式[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孙英慧;关于我国仲裁员制度的法律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7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1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