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其重构

发布时间:2021-07-30 09:35
  我国目前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实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该程序的立法初衷是为了高效及时地解决劳资纠纷、对劳动者权益实行双重保护、有效分流案件。但随着司法实践和用工关系的日益变化,该程序显露出违背仲裁自愿原则、冗长低效等诸多弊端,因此需要对现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进行大胆改进,渐进式地构建一种新型"或裁或审"制度,同时完善现有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 

【文章来源】:河北企业. 2020,(0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立法原意
    (一)高效、及时地解决劳资争议
    (二)有效分流案件,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
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仲裁裁决通常不具既判力,仲裁程序沦为“走过场”
    (二)仲裁优势未凸显,诉讼化和行政化倾向严重
    (三)仲裁前置程序效率低、成本高
三、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重构路径
    (一)渐进式构建“或裁或审,各自终局”制度
    (二)完善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
        1. 去除劳动仲裁的行政化色彩,将三方原则“落地生根”。
        2. 赋予仲裁裁决既判力,增强仲裁的权威性。
        3. 加强劳动仲裁员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恢复30年回顾与展望[J]. 赵磊,刘畅.  中国劳动. 2018(02)
[2]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探析[J]. 曹阳.  创新. 2017(06)
[3]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域外的比较[J]. 官玮玮.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4]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反思与改革[J]. 侯玲玲.  法商研究. 2017(03)
[5]劳动争议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J]. 郑祝君.  法学. 2012(01)
[6]对仲裁机构实体化的评析[J]. 祝玉林.  中国劳动. 2006(11)



本文编号:3311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11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