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的立法探讨 ——兼论合同法中的显失公平制度
发布时间:2021-04-01 19:57
本文的选题是基于审判实践中法官在显失公平认定上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导致这一制度的调整功能失衡而选,直接的动机是想修改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该规定所确立的显失公平原则,其客观要件,受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公平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的影响,对那些价值不是主要基于劳动而形成其标的物的交易合同,难以起到调整作用;该主观要件,受我国诚信原则仅限于客观诚信的影响,使得显失公平制度对交易程序的公平保护不够。实践证明,显失公平制度用同一标准,对庞大的合同领域统一进行调整,已明显力不从心。目前,世界各国对这一法律制度的规定各不相同,而我国学术界在该制度的存废以及如何完善问题,也产生了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显失公平行为的特征在于其内容(标的)有悖于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其结果是经济利益的明显不对称。但对于其性质,有人主张属于标的不合法的范畴,应将该制度放在法律行为或合同之标的的章节中加以规定;另一种观点则主张这其实就是欠缺意思表示自愿的要素。 2、显失公平制度在国家调控市场、稳定价格、保护弱者方面的作用,已让位于各项专门立法,在调整一般合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方面的作用,可由...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各国关于显失公平的立法情况及分析
(一) 非常损失规则
1 、 罗马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
2 、 法国法上的“非常损失规则”
3 、 意大利法上的非常损失规则
(二) 德国民法上的“暴利行为”制度
(三) 美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制度
(四) 英美法上的“不正当影响”制度
1 、 英国的“不正当影响”
2 、 美国的“不正当影响”
(五) 各国有关显失公平制度立法的述评
二、 我国合同法中的显失公平及其立法分析
(一) 合同法关于“显失公平”的立法情况
(二) 学术界对“显失公平”制度的争议
(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对显失公平的立法影响
1 、 公平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对“显失公平”立法的影响
2 、 诚实信用原则对“显失公平”的立法影响
3 、 自愿原则与“显失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三、 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1 、 显失公平的客观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
2 、 显失公平的主观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
3 、 显失公平的程序性标准存在的问题
4 、 用同一标准认定显失公平对整个合同领域的保护已明显不够
5 、 显失公平标准上的缺陷极易导致这一制度在现实适用时认定失衡
(二) 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 徐国栋.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6)
[2]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J]. 徐涤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3]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J]. 苏号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5)
[4]论美国契约理论的历史发展[J]. 傅静坤. 外国法译评. 1995(01)
[5]论可撤销之法律行为──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 邵建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5)
[6]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J]. 梁慧星. 法学研究. 1994(02)
本文编号:3113891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各国关于显失公平的立法情况及分析
(一) 非常损失规则
1 、 罗马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
2 、 法国法上的“非常损失规则”
3 、 意大利法上的非常损失规则
(二) 德国民法上的“暴利行为”制度
(三) 美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制度
(四) 英美法上的“不正当影响”制度
1 、 英国的“不正当影响”
2 、 美国的“不正当影响”
(五) 各国有关显失公平制度立法的述评
二、 我国合同法中的显失公平及其立法分析
(一) 合同法关于“显失公平”的立法情况
(二) 学术界对“显失公平”制度的争议
(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对显失公平的立法影响
1 、 公平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对“显失公平”立法的影响
2 、 诚实信用原则对“显失公平”的立法影响
3 、 自愿原则与“显失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三、 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1 、 显失公平的客观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
2 、 显失公平的主观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
3 、 显失公平的程序性标准存在的问题
4 、 用同一标准认定显失公平对整个合同领域的保护已明显不够
5 、 显失公平标准上的缺陷极易导致这一制度在现实适用时认定失衡
(二) 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 徐国栋.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6)
[2]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J]. 徐涤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3]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J]. 苏号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5)
[4]论美国契约理论的历史发展[J]. 傅静坤. 外国法译评. 1995(01)
[5]论可撤销之法律行为──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 邵建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5)
[6]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J]. 梁慧星. 法学研究. 1994(02)
本文编号:3113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