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从“典”到“典权” ——习惯、立法、实践及其体现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27 19:39
  在中国法律史中,存在大量的民事法律,而这些民事法律中的有一些制度是中国独有的,其中尤以典权最为独特。同时,它也是我国近现代法律制度中,少受外国法律影响的一项固有法律制度。本文使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四个部分介绍近代“典权”由传统“典”发展而来的历史,并研究其近代转型的动力及过程。通过对近代司法实践中四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究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而后两点正是本文与其他相关论文的不同及创新之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约三万余字。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介绍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动向,说明选题的目的;通过介绍典权的特色及时代背景说明选题的意义。用三个小部分,说明笔者选择典权及近代化问题的原因,并点出全文的目的与特色。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中国传统的“典”关系及其演进。又分为四小部分,分别是宋以前“典”关系的演进、宋元时期“典”关系变化、明清时期的“典”、中国传统“典”关系的特性。本部分通过对古代典的起源及发展的梳理,展现传统典制发展的轨迹,介绍其出现于北齐,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的成长历程,并且通过一些传世资料及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传统典制的习惯法特色,为下文的论述与研究...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为什么选择“习惯法与继受法”
    (二) 法律史研究的实践性与社会价值
    (三) 本选题的动机和目的
一、中国传统“典”关系及其演进
    (一) 宋以前“典”关系的演进
        1. 问题的提出
        2. “典”之源起
    (二) 宋元时期“典”关系变化
        1. 两宋时期“典”的发展
        2. 元代的“典”制
    (三) 明清时期的“典”
        1. 明代“典”制的发展
        2. 清代的“典”制
    (四) 中国传统“典”关系的特性
二、中国传统“典”关系的近代化转型
    (一) 清末“典”关系变化
        1. “典”契约的民间习惯与成文法的冲突
        2. 典期与找贴
        3. 风险负担和房屋修缮
        4. 其他习惯
    (二) 近代典权关系立法概况
        1. 民律第一次草案中典权的缺失
        2.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和《清理不动产典当办法》
        3. 民律第二次草案
        4. 《民国民法典》对典权的规范
    (三) 典权关系近代化
        1. 近代典权立法对固有法的继承与发展
        2. 近代典权立法对固有法的抛弃与改造
三、近代民事判例中的典权制度评析
    (一) “典权”效力及找贴限制判例
        1. 民众的无所适从
        2. 超前立法与滞后社会的冲突
    (二) “典权”期限与回赎时效判例
        1. 乡土社会的困惑
        2. 立法意图与实效的背离
    (三) 典权判例所体现的问题
        1. “典权”立法与民间社会的背离
        2. 立法精英与民众意识的冲突
        3. 超前立法与滞后社会需要调和
四、“典”到“典权”过程中的法律近代化问题
    (一) 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取舍
    (二) 国家立法与民间习惯的冲突及融合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典制习惯及其在成文民法上的重构[J]. 张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8(01)
[2]中国古代的“典”、“典当”、“倚当”与“质”[J]. 赵晓耕,刘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论典[J]. 赵晓耕,刘涛.  法学家. 2004(04)
[4]典权制度比较研究[J]. 王全弟,陈建宏,高贤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设立典权法律制度刍议[J]. 张晓杰.  学术交流. 2002(04)
[6]建立和完善我国典权制度刍议[J]. 耿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02)
[7]典权的法律性质探析[J]. 房绍坤,吕忠民.  法学与实践. 1993 (04)



本文编号:3164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64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