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4:41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以质量认证为手段,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和产品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由于政府宏观质量管理部门对认证市场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质量认证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从质量认证的含义着手,借鉴国外认证相关立法,分析我国认证立法现状,以期完善我国认证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着力解决目前我国在认证认可领域存在的政出多门、监督不力、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将认证认可工作和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促进认证认可工作进一步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统一的管理制度。本文以认证法律制度研究为题,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约四万一千字。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认证、认可的含义、类型、作用及发展历史等,通过对产品认证的基本理论的阐述,使读者了解到认证认可的产生原因。认证最初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是市场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盛行的产物,认证的产生是必然的。认证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声誉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认证并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认证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扰乱市场经济...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认证的基本理论
2.1 认证的含义
2.1.1 认证的含义
2.1.2 认可的含义及其与认证的关系
2.2 认证的类型及作用
2.2.1 认证的类型
2.2.2 认证的作用
2.3 认证的发展历程
2.3.1 认证的起源
2.3.2 认可的起源
2.3.3 认证的发展历程
3 国外认证法律制度分析
3.1 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英国认证法律制度
3.1.2 德国的认证法律制度
3.1.3 日本认证法律制度概述
3.2 认证法律制度的分析
3.2.1 认证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分析
3.2.2 各国认证法律制度的特点
4 我国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1 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
4.1.1 我国认证工作的试点和起步阶段(1980-1991)
4.1.2 我国认证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1992)
4.1.3 我国几套认可体系的并行和认证制度的建立(1992-2001)
4.2 产品认证法律体系的构成
4.3 我国认证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4.3.1 我国认证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4.3.2 认证市场中的制度缺陷
5 我国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的完善
5.1 确立认证认可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5.1.1 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
5.1.2 建立完善各质量管理部门的认证工作体系
5.2 认证法律体系的完善
5.3 完善认证相关法律制度的内容
5.3.1 完善《产品质量法》及《认证认可条例》中的法律责任部分
5.3.2 改革认证法律收费制度,规范认证市场的收费行为
5.3.3 修订《标准化法》,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的合格评定[J]. 袁俊.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06)
[2]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J]. 蒋国瑞,薛万勇. 国际经贸探索. 2006(01)
[3]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徐小龙,邓念国. 经济纵横. 2005(10)
[4]浅谈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及消除对策[J]. 李兴华. 经济论坛. 2005(05)
[5]从产品质量监督看消费者权益保护[J]. 韩媛媛.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01)
[6]行政许可、认证与标准化管理[J]. 张吕好. 行政法学研究. 2004(03)
[7]技术法规与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仲鑫,王稳.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2)
[8]标准法律制度分析[J]. 韩灵丽. 中国标准化. 2003(01)
[9]标准与合格评定[J]. 梁杰. 中国标准化. 2002(10)
[10]质量认证概述[J]. 张丽生. 中国饲料. 2001(07)
本文编号:3193971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认证的基本理论
2.1 认证的含义
2.1.1 认证的含义
2.1.2 认可的含义及其与认证的关系
2.2 认证的类型及作用
2.2.1 认证的类型
2.2.2 认证的作用
2.3 认证的发展历程
2.3.1 认证的起源
2.3.2 认可的起源
2.3.3 认证的发展历程
3 国外认证法律制度分析
3.1 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英国认证法律制度
3.1.2 德国的认证法律制度
3.1.3 日本认证法律制度概述
3.2 认证法律制度的分析
3.2.1 认证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分析
3.2.2 各国认证法律制度的特点
4 我国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1 认证立法的发展历程
4.1.1 我国认证工作的试点和起步阶段(1980-1991)
4.1.2 我国认证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1992)
4.1.3 我国几套认可体系的并行和认证制度的建立(1992-2001)
4.2 产品认证法律体系的构成
4.3 我国认证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4.3.1 我国认证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4.3.2 认证市场中的制度缺陷
5 我国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的完善
5.1 确立认证认可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5.1.1 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
5.1.2 建立完善各质量管理部门的认证工作体系
5.2 认证法律体系的完善
5.3 完善认证相关法律制度的内容
5.3.1 完善《产品质量法》及《认证认可条例》中的法律责任部分
5.3.2 改革认证法律收费制度,规范认证市场的收费行为
5.3.3 修订《标准化法》,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的合格评定[J]. 袁俊.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06)
[2]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J]. 蒋国瑞,薛万勇. 国际经贸探索. 2006(01)
[3]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徐小龙,邓念国. 经济纵横. 2005(10)
[4]浅谈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及消除对策[J]. 李兴华. 经济论坛. 2005(05)
[5]从产品质量监督看消费者权益保护[J]. 韩媛媛.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01)
[6]行政许可、认证与标准化管理[J]. 张吕好. 行政法学研究. 2004(03)
[7]技术法规与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仲鑫,王稳.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2)
[8]标准法律制度分析[J]. 韩灵丽. 中国标准化. 2003(01)
[9]标准与合格评定[J]. 梁杰. 中国标准化. 2002(10)
[10]质量认证概述[J]. 张丽生. 中国饲料. 2001(07)
本文编号:3193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9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