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立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22:38
由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形势不容乐观。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保障我国国土安全,我国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这一创新性概念,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也提到此概念,并指出其具体划定范围。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出台,是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理性选择、变革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必要方式及优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中央与地方纷纷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保护工作,但不得不承认,生态保护红线各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红线划定实践过程中问题迭出,使环境保护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先以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现状为视角,发现该制度在国家层面存在无专项立法予以指导、法律效力层级低,且法律法规类别分散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以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践现状为切入点,找出其具体实施中在划分标准、管控制度、生态补偿、越线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红线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原因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立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呼吁国家出台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专项立法...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问题
1.专项立法未出台
2.法律效力层级低
3.法律规定不系统
4.法律概念不统一
(二)实施机制问题
1.划分标准不合理
2.管控制度不规范
3.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法律责任问题
1.民事责任有疏漏
2.行政责任不健全
3.刑事责任不完整
二、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三、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内外立法经验借鉴
(一)国外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践经验
1.英国缓冲带建设
2.加拿大埃德蒙顿生态网络建设
(二)国内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1.沈阳市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2.江苏省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四、生态保护红线立法路径设计
(一)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内涵
(二)立法中统一红线划分标准
(三)立法中明确红线管理主体、管理范围
(四)立法中建立红线联动协调机制
(五)立法中强化红线生态补偿机制
(六)立法中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七)完善越线法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J]. 陈海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2]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的地方立法研究[J]. 廖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3]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落地 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 高吉喜,邹长新,郑好. 环境保护. 2015(11)
[4]以法律坚守“美丽中国”底线——论环境法视域下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落地[J]. 秦天宝,张庆川. 环境保护. 2014(19)
[5]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J]. 曹明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生态补偿立法的伦理学困境与出路[J]. 张钧.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4)
[7]“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J]. 陈海嵩. 现代法学. 2014(04)
[8]生态补偿法律化:必要性及推进思路[J]. 张钧,王希. 理论探索. 2014(03)
[9]论生态红线的法律制度保障[J]. 王灿发,江钦辉. 环境保护. 2014(Z1)
[10]“生态红线”的落地难题[J]. 王山山. 中国经济周刊. 2014(Z1)
本文编号:3468991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问题
1.专项立法未出台
2.法律效力层级低
3.法律规定不系统
4.法律概念不统一
(二)实施机制问题
1.划分标准不合理
2.管控制度不规范
3.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法律责任问题
1.民事责任有疏漏
2.行政责任不健全
3.刑事责任不完整
二、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三、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内外立法经验借鉴
(一)国外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践经验
1.英国缓冲带建设
2.加拿大埃德蒙顿生态网络建设
(二)国内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1.沈阳市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2.江苏省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经验
四、生态保护红线立法路径设计
(一)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内涵
(二)立法中统一红线划分标准
(三)立法中明确红线管理主体、管理范围
(四)立法中建立红线联动协调机制
(五)立法中强化红线生态补偿机制
(六)立法中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七)完善越线法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J]. 陈海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2]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的地方立法研究[J]. 廖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3]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落地 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 高吉喜,邹长新,郑好. 环境保护. 2015(11)
[4]以法律坚守“美丽中国”底线——论环境法视域下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落地[J]. 秦天宝,张庆川. 环境保护. 2014(19)
[5]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J]. 曹明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生态补偿立法的伦理学困境与出路[J]. 张钧.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4)
[7]“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J]. 陈海嵩. 现代法学. 2014(04)
[8]生态补偿法律化:必要性及推进思路[J]. 张钧,王希. 理论探索. 2014(03)
[9]论生态红线的法律制度保障[J]. 王灿发,江钦辉. 环境保护. 2014(Z1)
[10]“生态红线”的落地难题[J]. 王山山. 中国经济周刊. 2014(Z1)
本文编号:3468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6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