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我国电子证据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19:49
  我国在电子证据方面的法律缺失以及立法性文件的混乱,一直困扰着实务界。根据现代法治理念,法官不得借口法律有缺陷就拒绝适用、拒绝裁判。因此,实务界在操作中出现了在定性和证据力等问题上判断的不统一现象是可想而知的。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而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以美国等主要的信息产业大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立法中适时、明确地规定了电子证据的合法地位。我国在电子证据立法上的空白,必将导致我国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的不利处境。因此,加紧电子证据的立法是当务之急。本文考虑到现今学术界已经对电子证据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以本文更多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我国立法并提出建议,同时也对电子证据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以期对电子证据的实务操作有所贡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电子证据的界定和定性问题是研究电子证据的基础性问题,因此本文从电子证据的界定和定性入手加以研究。笔者认为,电子证据是指依靠电子、数字、生物等技术和设备生成的,能够用于证明案件真实的信息、记录和物品。同时,本文对国内学者广泛争议的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混合证据说与独立证据说共五种学说一一加以评析,分别指出了各学说的不...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电子证据的定位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特点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定性
    第三节 电子证据定位之我见
第二章 外国和我国电子证据立法例比较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例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
    第三节 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
    第四节 我国有关的立法规范
第三章 实践中有关电子证据立法的几个问题分析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认证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开示和质证
    第四节 与电子证据有关的几个主体的责任认定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书证有关问题探讨[J]. 陈开琦.  天府新论. 2005(01)
[2]论电子证据的独立性[J]. 常怡,王健.  法学. 2004(03)
[3]诉讼程序中的电子证据定位[J]. 于海生.  求是学刊. 2004(01)
[4]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 何家弘,姚永吉.  比较法研究. 2003(04)
[5]论电子证据的独立法律地位[J]. 马柳颖.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3)
[6]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 刘品新.  法商研究. 2002(04)
[7]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的兴起与我国的应对[J]. 徐继强.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1(04)
[8]比较:刑事证据开示的基础[J]. 梁玉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9]关于电子文件作为合法证据的法律可采性[J]. Sara J.Piasecki,谢凌奕.  山西档案. 2001(02)
[10]现代社会与隐私权保护[J]. 刘明勋.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5)



本文编号:3575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575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