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18:10
  死刑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期关于死刑问题的讨论逐步升温。我国在国际社会废止死刑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控制死刑、并逐步废除死刑”的战略,这要求立法机关在控制死刑方面进行立法技术上的完善。文章的研究立足死刑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立法技术的革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研究:首先,从立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主要是对立法技术的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影响立法技术的主要因素等进行概括性说明,研究立法技术的细节,从本质上理解立法技术的内涵,为后文的死刑立法技术研究提供基点。其次,通过对立法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对死刑立法技术的比较分析,首先对国外死刑立法改革进行研究,为我国死刑立法技术革新提供蓝本。再次,由上文现状对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立法技术进行反思。如何实现死刑立法技术的完善除了要借鉴必要的国外经验,还要对我国的死刑立法技术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控制死刑的立法目的,也才能顺应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最后,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存在着很多不足,难以适应我国刑事法治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死刑立法技术在宏观以及微观上进行改革,达到完善立法技术进而控制死刑的目的。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2章 死刑控制立法技术问题概述
    2.1 立法技术概述
        2.1.1 立法技术的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
        2.1.2 影响立法技术的主要因素
        2.1.3 立法技术的功能
    2.2 国内外关于死刑立法技术的相关规定
        2.2.1 死刑立法技术在各阶段的外部表象
        2.2.2 我国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分析
        2.2.3 国外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现状分析
第3章 我国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
    3.1 总则中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缺陷
        3.1.1 1979《刑法》与1997《刑法》死刑立法技术之比较
        3.1.2 与域外死刑立法总则性规定之比较
    3.2 分则中死刑控制的立法技术缺陷
        3.2.1 立法者通过死刑罪名的修改,扩充死刑罪名的适用范围
        3.2.2 立法者对死刑罪名的“隐藏”,实则扩张死刑适用范围
    3.3 死刑立法技术具体影响元素存在的不足
第4章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对策
    4.1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宏观路径
        4.1.1 更新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理念
        4.1.2 提高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技术层次
        4.1.3 构建科学合理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体系
    4.2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微观路径
        4.2.1 缩小死刑适用对象
        4.2.2 完善死刑替代措施
        4.2.3 规范立法语言
        4.2.4 完善死刑立法模式
        4.2.5 细化死刑量刑情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限制死刑,还是扩张死刑?——我国死刑立法技术实证研究[J]. 潘星丞.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3)
[2]立法语言现状及思考[J]. 邹玉华,杨阳,刘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3]遏制重刑:从立法技术开始[J]. 李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3)
[4]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J]. 汪全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5)
[5]死刑存废新考[J]. 马荣春,周建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地方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J]. 王琦.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5)
[7]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7(06)
[8]语用学和法学——合作原则在立法交际中的应用[J]. 廖美珍.  比较法研究. 2007(05)
[9]科学立法科学性之解读[J]. 关保英.  社会科学. 2007(03)
[1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 陈兴良.  法学杂志. 2006(01)



本文编号:361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1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