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16:35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合作发展对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原则、深化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大湾区对探索我国区域法治一体化,多主体多格局的区域法治实践而言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研究关注大湾区合作发展问题。在从学科视角就大湾区合作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不少研究提出要从立法层面加强大湾区法律与制度建设,但实际上专门以此为题来进行探讨的研究较少,难以为大湾区合作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立法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具体关注“如何从立法层面来促进大湾区合作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了解大湾区的立法现状是回答该问题的第一步。据此,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法律文本的梳理和实证分析,分别从立法权限、立法质量以及法律冲突三个方面发现,大湾区存在着立法差异现象。立法差异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增加大湾区合作发展的障碍,也可能为大湾区合作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因此,审慎对待立法差异是促进大湾区合作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以行政协作为主导的形式难以应对立法差异,更难以为大湾区合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需构思行政协作之外的其他形式来改变现有困境。考...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术语说明(全称与简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粤港澳合作发展沿革
二、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二、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五节 文章思路与结构
第六节 主要学术概念
一、立法权限
二、立法质量
三、立法差异
四、立法协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权限
第一节 广州等设区的市
一、相关法律沿革
二、基本权限
第二节 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一、相关法律沿革
二、基本权限
第三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香港
二、澳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质量
第一节 新增立法分析
一、数量统计
二、时间分布
三、内容分析
第二节 专家评价指数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量
二、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
三、评价结果
第三节 从立法差异到立法协作
一、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差异
二、以立法协作应对立法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法协作理论
第一节 立法协作相关概念辨析
一、立法协调
二、立法协作
三、立法合作
第二节 立法协作功能定位
一、立法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立法协作促进区域法治建设
第三节 立法协作理性基础
一、法律空间
二、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与坚持地方法治
第四节 立法协作的开展思路
一、确定法律依据
(一) 释宪
(二) 修宪
(三) 修订或完善相关法律
(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二、选择立法协作模式
(一) 统一立法模式
(二) 分散立法模式
三、落实立法协作机构与机制建设
(一) 机构说
(二) 机制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体系建构
第一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宏观原则
一、坚持“一国”下的立法协作
二、坚持“两制”下的立法协作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立法协作
四、坚持多元治理的立法协作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模式
一、选择分散立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立法协作模式
二、分散立法模式对不同协作需求的适用
第四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机构的设立
一、设立区域立法协作委员会
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室
第五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机制的创新
一、立法前的协作机制
(一) 协商立法规划
(二) 清理现有法律
(三) 开展立法评估
二、立法中的协作机制
(一) 多元起草
(二) 程序同步
三、立法后的协作机制
(一) 建立法律信息库
(二) 备案审查
(三) 纠纷协调与补偿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684423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术语说明(全称与简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粤港澳合作发展沿革
二、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二、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五节 文章思路与结构
第六节 主要学术概念
一、立法权限
二、立法质量
三、立法差异
四、立法协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权限
第一节 广州等设区的市
一、相关法律沿革
二、基本权限
第二节 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一、相关法律沿革
二、基本权限
第三节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香港
二、澳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质量
第一节 新增立法分析
一、数量统计
二、时间分布
三、内容分析
第二节 专家评价指数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量
二、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
三、评价结果
第三节 从立法差异到立法协作
一、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差异
二、以立法协作应对立法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法协作理论
第一节 立法协作相关概念辨析
一、立法协调
二、立法协作
三、立法合作
第二节 立法协作功能定位
一、立法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立法协作促进区域法治建设
第三节 立法协作理性基础
一、法律空间
二、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与坚持地方法治
第四节 立法协作的开展思路
一、确定法律依据
(一) 释宪
(二) 修宪
(三) 修订或完善相关法律
(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二、选择立法协作模式
(一) 统一立法模式
(二) 分散立法模式
三、落实立法协作机构与机制建设
(一) 机构说
(二) 机制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体系建构
第一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宏观原则
一、坚持“一国”下的立法协作
二、坚持“两制”下的立法协作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立法协作
四、坚持多元治理的立法协作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的模式
一、选择分散立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立法协作模式
二、分散立法模式对不同协作需求的适用
第四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机构的设立
一、设立区域立法协作委员会
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室
第五节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作机制的创新
一、立法前的协作机制
(一) 协商立法规划
(二) 清理现有法律
(三) 开展立法评估
二、立法中的协作机制
(一) 多元起草
(二) 程序同步
三、立法后的协作机制
(一) 建立法律信息库
(二) 备案审查
(三) 纠纷协调与补偿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684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8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