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之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之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私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 各国保护模式 保护途径
【摘要】:隐私权的概念最早是在189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萨谬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隐私权》中提出的。1974年,美国隐私权保护体系以联邦立法的形式得以确立。美国成为目前隐私权立法最为发达的国家。世界上其他各国也陆续认可了隐私权保护制度。目前世界各国针对网络交易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纷纷专门立法规范。在我国,2009年颁行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确立了隐私权的民事权利之法律地位。此前,多参照最高院的一些司法解释加以保护。但隐私权保护尚未形成制度,总体上仍停留在学术探讨阶段;而关于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隐私权问题,也尚未形成专门而通行的理念学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愈发渗透人们的生活。网络交易日益发达,正在颠覆传统交易的垄断性地位。由于网络交易所建立的互联网平台之时间、空间条件的通达性,纵贯于网络交易之中的消费者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该领域首当其冲应加以解决的问题。而现行的立法现状,与案件频发的消费者网络隐私被泄之社会现实相较,无疑显得苍白无力。本文专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进行分析与探究,继而提出一些个人浅陋的意见和建议:一则从学理上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隐私权进行阐述界定,梳理其内涵与外延,并拓展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此项权利保护的先进性做法,二则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探讨应对之策。这将有利于解决消费者进行网络交易时所忧虑的安全问题,规范交易模式,让网络交易行为在合理制度之下良性运行。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是网络隐私权中极具现实保护意义的权利。一方面它区别于传统隐私权,在互联网应用中呈现出单方负暴露义务、易被复制泄露、造成损失难以估量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隐私权,具有易被复制传播、易被隐秘侵权等特点。如何保护这一权利,是法学界的理论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隐私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 各国保护模式 保护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之保护概览8-17
- (一) 隐私权的学理定义、立法表述及内容8-12
- (二)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的界定12-14
- (三)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14-15
- (四) 网络交易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与传统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之异同15-17
- 二、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7-21
- (一) 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17-18
- (二) 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18-21
- 1、网络监管手段单一,发展滞后18-20
- 2、法律保护流于形式,立法保守,可操作性不强20
- 3、网络交易中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消费者维权困难20-21
- 三、比较法视域下的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做法及其借鉴21-26
- (一) 域外关于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典型做法21-24
- 1、美国:注重行业监管,内外兼修21-22
- 2、欧盟:强大的法律武器22-23
- 3、日本:理智的消费者们23-24
- (二) 域外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的借鉴24-26
- 1、抓源头——加强网络交易行业内监管24-25
- 2、立善法——以完善本领域立法为加强法律保护的前行方向25
- 3、自修身——通过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25-26
- 四、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做法之完善建议26-30
- (一) 颁行专门性数据法律法规26-27
- (二) 健全网络交易行业内监管体系27-28
- (三) 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科技保障28
- (四) 提高网民个人防范意识28-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乾宝;试论隐私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冯广森;应当尽快填补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空白”[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3 李凤莲;刍议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高超;浅谈隐私权[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曾庆洪,邹兵;关于隐私权有关问题的探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赵勇 ,罗岳林;隐私权的宪法保护[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7 罗丽华,周静;论高校学生隐私权及其保护[J];理论月刊;2002年03期
8 王晶;试论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侵权与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李建群,陈金平;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10 胡林龙;关于隐私权的理论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晓红;;论公共文明建设——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伦理冲突及应对为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高文英;;从公安资讯收集谈公民资讯隐私权的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曹海荣;;论读者隐私权的保护[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红蔚;闵雅莲;;关于病人隐私权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邓飞;李某某案再看 隐私权保护不成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从英小王子再谈隐私权保护[N];法制日报;2013年
3 于立刚;论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N];天津政法报;2013年
4 东莞执业律师 邓杰;隐私权保护缺陷当由法律来弥补[N];东莞日报;2013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烟台大学法学院 孟晶晶;差别保护名人隐私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张靖;法律怎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N];北京日报;2003年
8 刘武俊;被法律冷落的隐私权[N];法制日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朱巍;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作翔;隐私权:宪法视野的考察[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7 石睿;空间隐私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佳欣;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黄敏华;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闫敏;隐私权的宪法限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智富;共同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徐艳艳;论美国隐私权宪法保护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6 程海军;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若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婧;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鸣;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丽丽;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8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2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