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

发布时间:2017-10-20 20:45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合同 合同违约 精神损害赔偿


【摘要】: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娱乐的方式,旅游合同的精神利益属性愈发凸显,对旅游合同的违反必然会侵害旅游者的精神利益,若按传统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旅游者的精神损害无从得以赔偿,这违反了法的公平正义,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有关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缺位问题导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救济,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旅游者人身权与人格权并没有受有损害,但是却因旅游经营者的违约行为而受有诸如恐惧、不安等精神痛苦的情形下,旅游者受到的精神损害并不能通过法律获得赔偿.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从现有法律来讲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从理论上来讲是现有的二元救济体系不承认合同违约能够产生精神损害赔偿。这就出现了现有理论和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不符的矛盾,鉴于现有司法实践中有关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法律不一,同案不同判现象比较普遍,以及旅游者要求旅游营业人赔偿其因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行为所受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现实,笔者对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分析研究,以期达到能为指导相关实践添砖加瓦的目的。 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及司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明白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部分:对旅游、旅游者、旅游营业人、旅游合同、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等概念作出界定。 第三部分:分析研究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法律依据。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完全赔偿原则、预期利益与加害给付、可预见性规则等。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并没有明确否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对其做扩张解释。 第四部分:本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进行比较,通过对国内外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得出关于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经验教训。 第五部分:对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主要包括立法模式的选择、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及限制要素等。
【关键词】:旅游合同 合同违约 精神损害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4;D92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1 引言11-14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2
  • 1.3 研究思路及目的、方法12-13
  • 1.4 研究的创新点13-14
  • 2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及司法现状14-18
  • 2.1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14-16
  • 2.2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现状16-18
  • 3 旅游合同相关概念的界定18-28
  • 3.1 旅游、旅游营业人及旅游者的界定18-20
  • 3.1.1 旅游的概念界定18-19
  • 3.1.2 旅游营业人的界定19
  • 3.1.3 旅游者的界定19-20
  • 3.2 旅游合同的界定20-25
  • 3.2.1 旅游合同的概念界定20-22
  • 3.2.2 旅游合同的特征22-24
  • 3.2.3 旅游合同的法律属性24-25
  • 3.3 旅游合同违约的界定25-26
  • 3.4 精神损害的界定26-28
  • 4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析28-35
  • 4.1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学说观点28-29
  • 4.2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29-33
  • 4.2.1 完全赔偿原则29-30
  • 4.2.2 可预见性规则30-31
  • 4.2.3 责任竞合理论之补充31-32
  • 4.2.4 法的公平正义要求32
  • 4.2.5 预期利益与加害给付32-33
  • 4.3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33-35
  • 5 国内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比较研究35-44
  • 5.1 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35-39
  • 5.1.1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35-37
  • 5.1.2 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37-38
  • 5.1.3 国际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38-39
  • 5.2 国内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39-42
  • 5.2.1 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39-40
  • 5.2.2 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40-42
  • 5.3 比较后得出的启示42-44
  • 6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44-52
  • 6.1 立法模式的选择44-45
  • 6.1.1 特殊允许一般禁止型44
  • 6.1.2 普遍允许型44
  • 6.1.3 竞合允许型44-45
  • 6.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5-47
  • 6.2.1 制定《旅游法》45-46
  • 6.2.2 完善相关民事规范46
  • 6.2.3 完善相关行政法规46-47
  • 6.3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47-49
  • 6.3.1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应限于旅游者本人47
  • 6.3.2 旅游经营者存在严重违约行为47-48
  • 6.3.3 存在旅游者受精神损害的事实48
  • 6.3.4 精神损害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48-49
  • 6.4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因素49-52
  • 6.4.1 不可抗力49
  • 6.4.2 可预见性原则49-50
  • 6.4.3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最低限制原则50
  • 6.4.4 减轻损失规则50-51
  • 6.4.5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限制51-52
  • 7 结语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6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谦;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2 沈晓鸣;完善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构想[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3 申海恩;;旅游合同中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及其计算[J];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倪同木;夏万宏;;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以《德国民法典》第253条之修改为中心[J];法学评论;2010年02期

5 韩世远;非财产上损害与合同责任[J];法学;1998年06期

6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7 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年04期

8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以侵权责任法的扩张为视野[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求珍;旅游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罗婷;旅游合同违约之非财产损害赔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崔静;论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9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69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