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第一案”后司法案例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赌第一案”后司法案例实证研究 出处:《法制博览》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的双赢、太子奶惨败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到2012年轰动一时的海富投资对赌第一案,经过三审法院历经三年引发理论界与实务届大讨论,伴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谋求经济转型、IPO开闸、新三板市场井喷,2014年来,对赌协议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资本市场与投资领域,为适应行政部门的监管,对赌协议的变形设计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因对赌协议履行而起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实务中,有的变形设计获得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对赌协议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纠纷处理思路尚不统一,因此,对近年来由对赌协议引发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目前法院系统对于对赌协议纠纷审理的思路与边界,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英国伯明翰大学;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对赌协议即估值调整机制,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常用的工具之一,是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因为投资而订立的协议,是法律工作者创造性制度安排,通过设计一系列触发条件及调整机制,调节先期投资时投融资双方对于目标公司估值的偏差。从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的双赢、太子奶惨败逐渐进入公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克明;;对赌协议:外资投行投资中国企业的新证券工具[J];长江论坛;2007年06期
2 张虹;;对赌协议规范的理性选择:载舟式的策略[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3 姚泽力;;“对赌协议”理论基础探析[J];理论界;2011年08期
4 李金华;;我国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法律风险防范[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5 李健;;对我国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法律建议[J];新闻世界;2011年09期
6 刘志云;;警惕将“对赌协议”妖魔化[J];中国审判;2012年12期
7 华梅;;如何避免对赌协议无效——以法律实务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年07期
8 王振;;对赌协议性质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9 王振;;对赌协议法律性质的经济分析及其效力剖析[J];甘肃金融;2013年05期
10 杨宏芹;张岑;;对赌协议法律性质和效力研究——以“海富投资案”为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占武;;对赌协议的法律问题[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屈丽丽;别让“对赌协议”忽悠了自己[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范媛;“对赌协议”:带刺的玫瑰[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潘绍俊;当融资遇上对赌协议 是美酒还是毒药?[N];东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范媛;对赌协议:谁赢谁输?[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许浩;最高法提审 “对赌协议”合法性待“判决”[N];中国经营报;2012年
6 段爱群;对赌协议的两种模式[N];中国会计报;2013年
7 浙江采悠园林公司董事长 凌俊杰;对赌协议详解[N];中国花卉报;2014年
8 陈明键;让“对赌协议”成为双赢游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刘晓忠;“对赌协议”能载舟亦能覆舟[N];证券时报;2006年
10 金融街PE;“对赌协议”中的风险及其防范[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昝凌霄;对赌协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露露;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实践运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司洁陈;风险投资中对赌协议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4 王晓敏;论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高浩翔;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及效力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6 应娟;对赌协议的效力认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焦珊珊;论“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与法律价值[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8 王建宇;探究对赌协议的税收处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9 戚文雯;“对赌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10 林渊;私募股权中的对赌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5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32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