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_56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的根本准则,民事法律规范在某;.法学,1997(6):5-8.[2]郭道晖.法;
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的根本准则,民事法律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民法精神的体现和贯彻,因此,民法教学必须启发法科学生科学认识民法精神与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辩证关系。如: 我国《合同法》第 66 条规定: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法律之所以要求当事人双方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就是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以保障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和公平。我国《合同法》第 36 条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该法第 37 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更加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实现意思自治。法科学生如果正确理解了民法精神与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更加领会民法精神的实质,也能够巩固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知识。(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民法精神分析处理民事案件民法学是兼有很强理论性和突出应用性的学科,在民法教学中通常都会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审判等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精心选择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自己对个案的剖析或者法官对真实案件的判决,引导法科学生在案例讨论或模拟审判中运用民法精神去分析处理具体的民事案件。一方面,这可以让法科学生意识到民法精神不是抽象无用的理论,它可以实际应用于民事案件的处理,尤其是在民事法律规范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时候,,从而提高法科学生学习和研究民法精神的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此种训练,可以让法科学生掌握运用民法精神分析处理民事案件的方法,增强其应用民法理论的能力。综上所述,平等、自由、私权和公序良俗等民法精神,反映和体现了民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立法宗旨,法律人是否具有民法精神的信仰和品性则是社会能否实现和谐、正义的重要前提,而民法精神能否内化143宁清同: 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为法科学生的信仰和职业品质,是法学教育能否培养合格法律人的关键之一,因此民法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民法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应当充分认识培养民法精神的重要性,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并在民法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民法精神这一主轴。[参考文献][1]李步云. 现代法的精神论纲[j]
. 法学,1997( 6) : 5 -8.[2]郭道晖. 法的时代精神[m]. 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131.[3]卢云. 卢云法学文坛[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9: 196 -197.[4]卓泽渊. 自由是法的时代精神[eb/ol]. ( 2009 -10 -12) [2000 -11 -02]. http: ∥review. jcrb. com. cn/ournews/asp/readnews. asp? id= 10311.[5]牟瑞瑾. 法律观念、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 1) : 35 -38.[6]魏振瀛. 民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0 -28.[7]王泽鉴. 民法概要[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9.[8]史尚宽. 民法总论[m]. 台北: 正大印书馆,1980: 54.[9]温世扬. 民法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n]. 人民日报,2007 -01 -12( 15) .[10]王歌雅. 民法的精神与道德的基础[j]. 学术交流,2005( 7) : 47 -51.[11]宁清同.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法精神[j]. 政法学刊,2007( 6) : 63 -68.[12]彭万林. 民法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32.[13]洛克. 政府论: 下篇[m]. 叶启芳,瞿菊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4: 35 -36.[1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全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 82.[1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32.[16]庞元正.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n]. 人民日报,2005 -04 -06( 9) .[17]宁清同. 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与措施[j]. 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2006( 2) : 92 -96.[18]张文显. 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j]. 中国法学,1994( 6) : 5 -12.[19]郝铁川. 民法精神与中国法理学的重构[j]. 法学,1994( 12) : 2 -4.[20]谭兵. 关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eb/ol]. ( 2009 -05 -12) [2007 -08 -06]. http: ∥www. yadian. cc/paper/16329/.[21]杨通河,阎志江. 法学教育: 困境、反思与突围[eb/ol]. ( 2009 - 01 - 09) [2008 - 02 - 12]. http: ∥news. cupl. edu. cn/news/7359_20080212103019. htm.[22]刘培培. 民法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 河北法学,2008( 12) : 150 -152.[23]孙晓楼. 法律教育[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4.中国论文网
下载地址:56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Doc
【】最新搜索
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
高考语文模拟卷
简贞,我的心里有个你
夕会评估表
蔷薇科木瓜
电功与电功率基础练习(一)
Ch2 customer value
高速公路运营阶段安全评价报告_图文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法教学与民法精神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