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
本文关键词: 民法典 提取公因式 立法技术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取公因式"作为民法典总分体系立法技术的经典表达,体现总则在分则中的普遍适用特征。"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是抽象化立法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民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传统的"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理论的致命错误是共性法律规则的绝对化和缺乏体系的内在整体性,所以当代"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必须摆脱绝对化的抽象思维的局限,构建体系的内部整体性。应从"提取公因式"的整体构建和规则归纳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民法典总则主要制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分析。
[Abstract]:As a classical expression of the legislative technology of the total score system of the Civil Code, "extracting the common cause" embodies the general applicab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general rule. The legislative technique of "extracting the common factor"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stract legislative technology.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ivil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the fatal mistake of the traditional legislative technical theory of "extracting the common cause" is the absolutization of the common legal rules and the lack of the inherent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the modern legislativ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the common cause" must get rid of the limitation of absolute abstract thinking and construct the internal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which should be from the angle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of "extracting the common factor"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ru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main system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Cod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FX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820038)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培育项目《私权的一般理论与我国私权制度体系创新》成果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一、“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及其产生的必然性人类并不止步于认识局部世界,而是极力探索纷繁复杂表象背后的规律,所以具体法律制度不能满足民法学家的好奇,他们痴迷于民法普遍规则的探求和具体制度的整体构建。民法典总则是潘德克顿法学的核心,“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是民法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永兵;温世扬;;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权法律属性研究[J];当代法学;2014年03期
2 王雷;;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团体法思维[J];当代法学;2015年04期
3 尹田;;民法典总则与民法典立法体系模式[J];法学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鹏;;论我国民法典的结构选择——在法国模式与德国模式之间[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张作华;;认真对待民法中的身份——我国身份法研究之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朱广新;;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4 裴敬伟;;略论景观纠纷的私法解决及其路径选择[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5 毛瑞兆;孙琳琳;;论无权处分情形下的买卖合同的效力[J];法制与社会;2014年04期
6 娄伟伟;;论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7 陈琴;;从民法的角度浅谈胎儿利益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8 涂朦;;人体分离物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利归属[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9 房变丽;;论财产支配权[J];法制与社会;2014年08期
10 王永亮;;论不动产登记中的公权越位与私权保护——以上海市的地方性规定为研究重点[J];研究生法学;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洪祥;我国民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马勇;物权防御请求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韩朝炜;证券交易所自律司法介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赵毅;罗马法错误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德群;公序良俗原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挺;侵权法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王永亮;论不动产登记中的私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醇;;意思形成与意思表示的区别:决议的独立性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2 蔡立东;;法人分类模式的立法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王莉;;关于产权概念的比较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高飞;;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民法构造[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5 叶林;;股东会会议决议形成制度[J];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6 叶林;;私法权利的转型——一个团体法视角的观察[J];法学家;2010年04期
7 马俊驹;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上)[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8 马骏驹;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下)[J];法学评论;2004年06期
9 李长健,冯果;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下)[J];法学评论;2005年05期
10 钱玉林;股东大会决议的法理分析[J];法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海燕;;立法技术制度化浅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2 申华;立法技术研究的新台阶──《立法技术学》一书评析[J];政治与法律;1995年05期
3 顾炜;浅议立法技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孔祥俊;证券法立法技术对修改工商法律的几点启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5 孙莉萍;;中美立法技术比较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J];检察风云;2006年09期
6 刘佳;杨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立法技术的若干探讨——以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周新铭;试论我国的立法技术[J];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8 陈大文;曹叠云;;法:立法技术操作层面——新的归纳与立法例若干分析[J];法学研究;1993年06期
9 李文政;关于完善立法技术问题的探讨[J];菏泽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10 冯袁冰;;立法技术制度化——基于法的结构及语言之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项冶平;;立法技术要论[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7年
2 常晓栋;;物权法立法技术探微[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项冶萍;费文婷;罗长青;;政府规章立法技术规范研究[A];2006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袁玲;青海出台立法技术规范[N];人民代表报;2006年
2 吴超;完善立法技术 提高立法质量[N];杭州日报;2013年
3 黄燕 许静;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司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11年
4 陈立忠 杨青 冯光;吉林出台立法技术规范[N];人民代表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春芳;法之适用范围的立法技术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崇斯源;政策进入法律的技术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3 郑全庆;我国立法中的但书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6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5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