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辨析
本文关键词: 民用航空器 善意取得 动产善意取得 登记对抗 所有权转移 善意第三人 出处:《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符合善意取得成立条件时,绝对价值和体积并未作为其适用的否定性条件,民用航空器价值高、体积大的特性因而并不成为阻碍其适用善意取得的实质性条件。在《物权法》体系中,民用航空器属于动产范畴,视其为不动产从而否定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论述不成立。无论是将善意取得与登记对抗的关系进行何种建构,民用航空器登记对抗制度都未造成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困局。在法律上和事实上,民用航空器均具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absolute value and volume are not the negative condi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when they meet the conditions of establishment in good faith, and the value of civil aircraft is high. In the system of Real Law, civil aircraf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movable property. No matter how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a fide acquisition and registration confrontation, the discussion that regards it as immovable property and negates its application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does not hold water. Neither the civil aircraft registration countermeasure system nor the civil aircraft registration countermeasure system has resulted in the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In law and in fact, civil aircraft hav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中国航空法的理论基础和立法框架研究”(3122013P010)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耳曼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交易日益频繁,善意取得制度成为维护市场交易稳定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也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规定。然而,民用航空器是否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在《物权法》和《民用航空法》中都未进行明确规定且争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立志;杨惠;;略论航空器与船舶物权登记的几个问题[J];法学杂志;2010年04期
2 赵爱平;;表见代理与不动产善意取得——从一起42年前的房屋买卖合同谈起[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竞元;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喻文莉;农地使用制度改革之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张太保;;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正当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梅伟;;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公证制度[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1年00期
9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10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冯兴元;;中国的“奇迹”:成因、问题与展望[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3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肖斌;;试析我国矿业权抵押之完善[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邢鸿飞;徐金海;;水权及相关范畴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琰;政府信息延迟公开的法律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文s,
本文编号:1489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