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改定作为善意取得要件之辨
本文关键词: 善意取得 物权变动 交付 占有改定 交易便捷与安全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物权法》第106条对动产善意取得构成之规定,未明确其中"交付"之所指,引发不同理解。自文义和体系观察,《物权法》并未如德国民法一般,区别交付与交付的替代,而是采用广义的交付概念;自目的要素观察,动产善意取得中的交付要件是物权变动公示的要求,占有改定本是法律认可的一种交付方式,自应涵括其中。经逐一分析,否定论提出的种种反对理由均不足以否定占有改定情形下适用善意取得。《德国民法典》否定以占有改定成立善意取得,有其语境下的特殊原因,而其区别对待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引起价值冲突,亦备受诟病,不足为鉴。为实现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立法宗旨,应一并肯认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情形下的善意取得。
[Abstract]:Article 106 of "property Law" does not clearly define the meaning of "delivery", 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and system, the "property Law"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delivery and delivery, as in German civil law. It adopts the concept of delivery in a broad sense, and observes that the delivery elements in bona fide acquisition of movable property are the requirements of public announcement of alteration of real right,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possession is a kind of delivery method recognized by law, which should be included in it one by one, and analyzed one by one. All kinds of objection reasons put forward by negation theory are not enough to negate the application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in the case of possession modification. The German Civil Code neg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with possession modification, which has special reasons in its contex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egislative aim of convenience and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t should be accepted as a bona fide acquisi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possession modification and directive delivery.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永宽;;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开忠;;试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若干途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权体系建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明发;郑峰;;论抵押权之间竞存时的顺位确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收益权融资担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张红云;从预告登记到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郭继;票据质押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胜兰;于凤瑞;;农民财产权收入的土地财产权结构新探——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贾爱玲;马婵娟;周红占;;水权之界定[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姜双林;王宝臻;;对水权性质和特征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薛朝阳;;试论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权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7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刘彦;;浅谈水权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邹秀清;熊玉梅;尹朝华;;财产权利权能理论新拓展: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当前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合理解释[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婷婷;空间地上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f,
本文编号:1502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0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