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或有期间概念之质疑

发布时间:2018-02-13 15:47

  本文关键词: 或有期间 保证期间 买受人的异议期间 民法总则 权利行使 出处:《法商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或有期间概念的提出虽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且为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之民法总则建议稿所采纳,但尚未经受学界的质疑与检验。就此概念的提出过程而言,未见提出者的详细论证。就此概念的界定而言,其定义存在内涵不清、外延不当等问题,甚至无法准确概括作为其典型示例的保证期间与买受人的异议期间。就此概念对民法学理论构建的意义而言,一方面其所要涵盖的法现象仅于特殊领域内具有正当性;另一方面,其可能旨在构建的保证期间、买受人的异议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衔接关系,既非理论上的必然,又可能引发评价矛盾。新概念提出者承担对此概念的论证责任,而学界的责任则是对新概念提出质疑。因此,暂不将未经学说和立法实践充分检验的抽象概念纳入民法总则中,是谨慎立法的应有之义。
[Abstract]:Although the concept of a period of time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has bee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ivil Law, it has not yet been questioned and test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definition of this concept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connotation, improper extension, etc. It can not even be accurately summarized as its typical example of the guarantee period and the buyer's dissent period. The meaning of this concep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law theory, on the one hand, the legal phenomenon to be covered is only legitimate in a special fie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yer's objection period and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which may be designed to construct the guarantee period, is neither a theoretical necessity nor an evaluation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it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careful legislation that the abstract concept which has not been fully tested by theory and legislative practic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荔枝;刍议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及其适用[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丁晓军;保证期间探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朱立恒;保证期间的法律意义[J];法学杂志;2003年02期

4 王世贤;论保证期间的性质[J];河北法学;2003年01期

5 赵凯东,王国林;合同保证期间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徐硕;;论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及其类型[J];商业经济;2006年03期

7 唐忠勇;王晶;;保证期间性质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8 韦飞红;韦靖;;论保证期间中断的法律后果[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9 连丁;;保证期间性质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1期

10 刘晋;叶新豪;;约定保证期间若干问题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亚芳;聂华元;;保证期间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2 张艳;胡亮亮;;浅论保证期间[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3 赵荣堂;林山泉;;对一起保证合同纠纷案的分析——兼评最高法院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司法解释[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同达律师事务所 研究部;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N];金融时报;2001年

2 张艳;刍议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单士瀚;对“保证期间”的认识勿入误区[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案例编写人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晴;保证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可否延长[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许文燕;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N];江苏经济报;2005年

6 单士瀚;认识“保证期间”莫入误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张淼 林山泉;保证期间的法理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马凡波 吴文丽;重视担保人“保证期间”[N];江苏法制报;2011年

9 特约法治评论员 师安宁;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李榛 贵州省花溪农合行;保证期间存在的法律误区[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大娟;保证期间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李捷;论法定保证期间[D];北京大学;2007年

3 徐冰;论我国保证期间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张辉;论我国保证期间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2年

5 姜靓翎;保证期间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6 徐克文;保证期间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满洁;保证期间的实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蒋卓廷;保证人权利救济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9 黄琴;我国保证期间制度的完善[D];南昌大学;2016年

10 王热;论保证期间[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8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08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