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公法上信息权保护研究的风向流转与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13 03:08

  本文选题: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 切入点:监控国家 出处:《比较法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民完整的信息权不仅应包含个人不受阻隔地从政府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同样应囊括公民可自我决定在多大范围内对外公开生活事实,尤其是向政府披露个人信息的权利。但我国既往在信息权保障领域的公法研究却主要聚焦于信息公开,而鲜少涉及信息保护。这也导致本应并行发展的信息公开与信息保护在我国呈现明显的"跛足"态势。监控国家的风险已提示我们强化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必要,而针对信息权保护的公法研究也应实现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的风向流转。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基础理论的建构,而在这一问题上,德国法中的"信息自决权"理论提供给我们有益启发。这一理论有效克服了美国法上"宪法隐私权"概念的偏狭和弊端,也因此更宜成为我们系统建构公法上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核心和思考基础。
[Abstract]:A citizen's right to complete information should not only include the right of individuals to obtain public inform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unobstructed, but also include the extent to which citizens can make public the facts of their lives outside of the country at their own discretion. In particular, the right to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the government. However, little is involved in information protection. This also leads to the obvious "limp"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formation protection, which should have developed in parallel in China. The risk of monitoring the country has indicate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law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of public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should also realize the wind flow fro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information protection. The core problem of public law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basic theory. The theory of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n German law provides us with useful inspiration. This theory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intolerance and mal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privacy" in American law. Therefore, it is more suitable to become the theoretical core and thinking basis of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public law.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筱琳,钱永华;我国信息保护立法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陈健;;美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中的“舒尔茨规则”和“米勒规则”连载(上)[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1期

3 陈健;;美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中的“舒尔茨规则”和“米勒规则”连载(下)[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2期

4 许坤;荆树光;;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立法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2期

5 刘蜀山;;法德并进共推信息保护[J];公民导刊;2010年04期

6 易森;;信息保护立法应注重保护企业信息[J];征信;2010年02期

7 吴晓燕;;不可扩散信息保护问题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完善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构想——以欧盟模式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5期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J];司法业务文选;2013年Z1期

10 徐虎;;网络、网民与法律(外三则)——从《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谈起[J];中国工人;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新雷;黄道丽;;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保护法法律模式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2 吴琼;;中小型图书馆服务中的读者个人电子信息保护探讨[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毕德堂;;在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系统以及网络中的信息保护问题[A];第二次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4 杨有礼;王晓倩;许东升;;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商业银行为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洪;网络信息保护立法路线图[N];检察日报;2012年

2 吴锋;锻造网络信息保护的“法律之盾”[N];经济日报;2012年

3 记者 许跃芝 李万祥;立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符合实际[N];经济日报;2012年

4 记者 许跃芝 李万祥;网络信息保护今起有法可依[N];经济日报;2012年

5 ;网上支持关注立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N];人民日报;2012年

6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杨涛;治垃圾短信要抓住信息保护“源头”[N];广州日报;2014年

7 张兮兮;电话敲诈呼唤信息保护立法提速[N];检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丽容;福建省人大代表提出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设补偿和惩罚机制[N];通信信息报;2012年

9 巢江淮;信息保护不必坐等标准出台[N];镇江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张媛;制定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十分必要[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鲍亮;网络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傅雯;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丁丽雪;域外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卢漪倩;对银行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5 熊远艳;论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亚宁;个人医疗信息的法律保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於宇婧;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宗之;论患者医疗信息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4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04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