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
本文选题:物权编立法 切入点:物权法定主义 出处:《中国法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编纂中国民法典,仍应设置物权编,而非财产法编。在物权种类上,应当缓和物权法定主义,保持物权种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增设居住权、典权和农地经营权,区分地表、地上和地下三种不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承认法定地役权制度。在物权效力上,应当明确物权的追及效力,取消抵押物转让需要取得抵押权人同意的规定,协调海域使用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妥善设计房地权属的基本内容及其例外规则。在物权变动上,明确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都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指示交付无须以"依法占有"为前提,基于法律行为的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登记为对抗要件,增加添附、先占等作为物权变动的原因。在物权客体上,创设共用物制度,慎重对待"动产用益物权",明确矿藏、水流等特殊客体的法律地位。
[Abstract]:To codify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e should still set up the real right, not the property law. In the category of real right, we should ease the doctrine of property law, keep the variety and openness of the real right, increase the right of residence, pawn and management of farmland, and distinguish the surface of the land. The right to use land for construction on the ground and the ground, and the system of legal easements shall be recognized.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 to use the sea area and other rights, properly design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title to the premises and its exceptional rules. In the case of the alteration of the real right, it is clear that the change of the real property right based on the legal act takes registration as the effective elemen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take "possession according to law" as the premise to direct delivery, and the real right change of special movable property based on legal act takes delivery as effective element, registration as antagonistic element, addition and preemption as the reason of property right change, etc. On the object of real right, The legal status of special objects such as mineral deposits and water flow should be clarifie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法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3AZD06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崔建远;;确定建筑物所有权的依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申卫星;;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必要性的多重视角[J];中国法学;2005年05期
3 崔建远;海域使用权制度及其反思[J];政法论坛;2004年06期
4 崔建远;抵押权探微[J];法学;2004年04期
5 马俊驹,梅夏英;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6 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7 崔建远;“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兼论我国农用权的目标模式[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8 崔建远;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华彬;;设立居住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N];检察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文轩;李涛;;论排污权的法律属性及其制度实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薛波;;物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境地——评孙宪忠教授的《中国物权法总论》[J];西部法学评论;2017年04期
3 高志明;;非物质财产相关法律概念的语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高宁;;现行土地流转方式制约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7年05期
5 崔建远;;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J];中国法学;2017年02期
6 杨旭;;论共有物分割请求权的限制--“刘柯妤诉刘茂勇、周忠容共有房屋分割案”评释[J];政治与法律;2017年04期
7 黄泷一;;英美法系的物权法定原则[J];比较法研究;2017年02期
8 杨立新;;民法分则物权编应当规定物权法定缓和原则[J];清华法学;2017年02期
9 孙宪忠;徐蓓;;《物权法》第191条的缺陷分析和修正方案[J];清华法学;2017年02期
10 任龙龙;;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理论基础[J];河北法学;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汉东;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J];法学研究;1997年04期
2 崔建远;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03期
3 董全海;我国市场经济的耕地经营制度选择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04期
4 李生;“四荒”使用权拍卖中的法律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江琳;;《中华民国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以物权编为考察中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金锦城;;台湾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述评及对大陆物权立法之借鉴[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姚赛;;论台湾当局有关部门最近对“民法”物权编之修正[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4 李浩然;;论流担保契约的理论与发展——以我国台湾地区2010年物权编修正为基点[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5 孟勤国;;关于典当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1627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2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