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
本文选题:精神损害赔偿 切入点:适用范围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维护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精神权益的救济手段,在现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本文在结构上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精神损害赔偿及其适用范围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精神损害的不同学说进行比较,对精神损害的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得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同时论述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确立与演进的根据。 第二章,国外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立法实践。从比较法上,对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瑞士、日本以及英美法系的英国、美国等国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进行列举和分析。 第三章,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立法现状。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主要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从而提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现行制度存在缺陷,分别从立法技术上缺乏弹性和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两方面来论述。 第四章,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构想。根据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建议。一方面从立法模式上进行分析,对限定主义和非限定主义进行了评价,建议未来的民法典采纳限定主义和非限定主义相配合的立法模式,做到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法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刑事犯罪和国家侵权都会造成被害人的严重的精神损害,应当从立法上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救济机制;从比较法分析入手,论述我国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制度构建设想。
[Abstract]: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law. It is a relief means to protect the spiritu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ty. The legal provisions are not comprehensive and many problem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an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heories of mental damage, the concept of mental damage is analyzed and defined. On this basis, the concept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s obtained, and the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 is discussed. The second chapter, the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foreign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From the comparative law, France, Germany, Switzerland,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of the civil law system,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mor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s enumerated and analyzed. Chapter three,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situation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China, the main legal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of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our country has some defects, which are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lack of flexibility in legislative technology and too narrow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concept of perfect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China,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n China. On the one hand, it analyze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from the legislativ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valuates the limitation doctrine and the non-limitation doctrine, and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civil code should adopt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imitation doctrine and the non-limitation doctrine, so as to combine generality and concreteness, and on the other han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several aspects: the feasibility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caused by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personal rights of legal persons, the serious mental damage caused by both criminal crimes and national tor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legal remedy mechanism in legis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 of breach of contrac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a tentative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云;;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 王小波;;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邓忠安;;论精神损害赔偿及其适用范围[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4 朱沛智;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娟;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小利;论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J];镇江高专学报;2002年01期
7 史玉成,王英霞;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1期
8 王志亮;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立法现状分析[J];理论月刊;2004年03期
9 王希;论精神损害赔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吴光辉,黄亚东;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义国;;关于《道标》和《工标》适用范围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张敏纯;;论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责任法》为分析对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汪旭鹏;;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肖红星;;人体损伤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刍议[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之补充[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汪来超;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3 徐娜姿;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这么难[N];宜兴日报;2006年
4 刘召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草案》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之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3年
6 赵芳芳;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与精神损害赔偿[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记者 杨绪忠 通讯员 王蓓 成美玲;遇家庭暴力 获2万元精神损害赔偿[N];宁波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析云;抚养的孩子非亲生 他能否索要精神损害赔偿[N];长春日报;2005年
9 侯中淮;妻子受到医疗损害 丈夫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被驳回[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精神损害赔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妮;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珊珊;资格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龙环;秘密侦查中的取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徐莉;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钦军;高/多光谱遥感目标识别算法及其在岩性目标提取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辛炳炜;水相中苯硼酸参与的偶联反应[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展贺;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郑锴;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刍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袁艳霞;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宋涛;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D];山东大学;2005年
5 郭晨阳;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黎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枫;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吴立涛;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朱益萍;浅析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谢秀珍;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7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5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