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角度看专利法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本文选题:专利法 切入点:审判实践 出处:《知识产权》2015年04期
【摘要】:通过对专利法审判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总结可以发现,我国专利确权制度中存在审理周期过长、司法裁判非终局性、无效宣告请求的非正常利用的问题;在专利权保护力度与商业化维权方面,存在赔偿数额偏低、行为保全措施的作用受到制约、以获得超额利益为目的进行商业化维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专利法》的修改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中应引起重视。
[Abstract]:By summing up the mai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patent law,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atent confirm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excessive trial period, the non-final nature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 and the abnormal utilization of the request for invalidation. In the aspect of patent protection and commercial rights protection,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s on the low side, and the function of act preservation measures is restricted. In order to obtain excess benefits, the problems of commercial rights protec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revision of Patent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分类号】:D92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寿康;李剑;;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专门化问题研究——以德国联邦专利法院为视角[J];法学家;2008年03期
2 杜微科;;美国专利审判相关情况介绍及若干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9期
3 李明德;;专利权与商标权确权机制的改革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易玲;;对专利确权行为性质的再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强;;从“三审合一”到知识产权专门法院 兼论知识产权审判模式和体制的改革[J];电子知识产权;2010年08期
2 吴汉东;李瑞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30年[J];法商研究;2010年03期
3 胡充寒;路红青;汤鹏;;知识产权审判专家陪审制度的探索与检视[J];法学杂志;2011年12期
4 杜颖;王国立;;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及确权行为的性质解析[J];法学;2011年08期
5 雷艳珍;;“问题专利”的法律规制[J];法治研究;2009年11期
6 聂振华;;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与体制的完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12期
7 李虹;;论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年23期
8 徐雁;;论我国知识产权专家参审制度之完善[J];东南司法评论;2012年00期
9 刘飞;陈金玲;;论专利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矛盾、冲突及解决[J];法制与社会;2013年25期
10 李晓秋;;论自由裁量权在停止专利侵权责任适用中的法度边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宋云璇;杨光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职权配置模式之实践衍进与理论研判——论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设立[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崔国振;;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的价值及其优化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冉小燕;;从一个专利无效案浅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审查中的责任[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5 曲凌刚;周晓洁;;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若干设想[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6 陈梦群;;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司法实践考察——以制度的有效性为分析框架[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7 孙李科;;知识产权法院的域外考察与国内展望[A];专利法研究(2013)[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华俊;知识产权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易玲;专利确权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刘运华;产业结构化视野下的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郑志柱;专利侵权的等同判定原则及其与技术进步的互动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5 郑旋律;专利审查高速路后续申请审查质量控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邓洁;中国发明专利无效行为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森;专利确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建强;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及其衔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斌;以兰州市第一例侵犯商业秘密案为例论知识产权立体审判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聪辉;我国专利无效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刘月颖;专利权无效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郝虹延;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张留丰;我国专利确权与侵权诉讼衔接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宁华玲;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明专利功能性特征的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秦霞;中国专利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郭婷;我国专利无效程序合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华;;行政行为公定力概念的源流——兼议我国公定力理论的发展进路[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2 梁志文;;论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兼评《专利法》改革中的制度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李扬;;日本专利权当然无效抗辩原则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何伦健;中外专利无效制度的比较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4期
5 程永顺;;《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留下的遗憾——以保护专利权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6 洪恩山;;我国专利法中的现有技术抗辩制度之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03期
7 马士国;石磊;;激励与外溢权衡下的知识产权制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崔国振;冯术杰;;专利侵权案件是否因专利确权案件中止探析 “三防双面型吊顶装饰板”实用新型专利无效及专利侵权诉讼案解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09期
9 梁志文;;专利质量的司法控制[J];法学家;2014年03期
10 李明德;;专利权与商标权确权机制的改革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学荣;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审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巫国平;;当前职务犯罪的新变化及其预防——以广东近五年审判实践为视角[J];探求;2013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94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9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