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权语境下的商标异议制度反思
本文选题:商标权 + 私权 ; 参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应当以商标权的私权属性为基本导向,商标异议制度也不例外。《商标法》第三次修正对商标异议制度作出了积极却并不彻底的改造。通过比较研究、社会实证研究等方法,遵循商标权的私权理念,淡化商标异议制度的社会监督与自我监督功能,强化其私权救济功能,进一步限制商标异议主体的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妥善处理公权力运用与私权保护的关系,注重绝对理由审查与异议前置程序的调适,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一审"审查模式,整合现有的商标异议程序与无效程序,引入冷静期等凸显当事人私权自治的制度。
[Abstract]:The design and perfection of trademark legal system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private right of trademark right, and the trademark dissent system is no exception. The third amendment of Trademark Law has made a positive but not thorough reform of trademark dissent system.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and social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follows the private right idea of trademark right, desalinate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upervision and self-supervision of trademark dissent system, strengthens its private right relief function, and further limits the scope of trademark dissent subject.In the specific system design, we should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public pow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s, pay atten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absolute reason examination and the pre-procedure of dissent, and construct the real mode of "administrative first instance" examination.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trademark dissent procedure with invalid procedure, introducing cooling-off period and highlighting the system of private right autonomy of the parties.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4CFXJ08) 山东省法学会2015年度研究项目 山东政法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013F02B) 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建设项目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泽;徐琳;;商标异议制度比较研究[J];中华商标;2011年02期
2 何平;;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简述[J];中华商标;2013年10期
3 钟鸣;;商标异议理由及异议人主体资格的确定问题[J];中华商标;2014年02期
4 冉昊;制定法对财产权的影响[J];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5 韩景峰;;管理思维下我国商标法发展与变革之反思[J];知识产权;2011年10期
6 冯晓青;;《商标法修正案(草案)》评述与修改建议[J];知识产权;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刘娟;;为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正本清源[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3 俞飞;;从L'Oreal v Bellure案看欧盟商标保护新趋势[J];中华商标;2011年03期
4 孙敏洁;;商标授权的经济学分析[J];中华商标;2012年04期
5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李雨峰;;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检讨[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10 王宏军;;论我国技术创新法制的“社会本位”重构[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胜兰;麦景琦;;专利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宋云璇;杨光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职权配置模式之实践衍进与理论研判——论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设立[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5 刘平;江子浩;黄震;吴勤民;李瑜青;李萍;王松林;程彬;史莉莉;叶慧娟;陈琦华;赵斌;;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6 李爱君;;从朗读书面证言到修炼盘询艺术——公诉视角看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7 王晶U,
本文编号:1753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5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