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串通”与“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民法典总则中的构造--兼评《民法总则》之规定
本文选题:恶意串通 + 合法形式 ; 参考:兼评《民法总则》之规定
【摘要】:"恶意串通行为无效"规范旨在保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其构成与侵权责任无异,并非建立在意思自治及其瑕疵类型的基础之上,在适用上与通谋虚伪表示、债权撤销权、欺诈、无权处分、心中保留、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侵权行为等规范均可构成竞合状态。"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规范的适用状况表明,其不仅可以构成不法虚伪表示与不法隐藏行为,还包括避法行为类型。民法典总则立法应当完全废除"恶意串通"规范,基于意思表示瑕疵的体系思维,以"通谋虚伪表示"取而代之。"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兼有通谋虚伪表示与避法行为规范的双重功能,前者可为"通谋虚伪表示"所替代,后者可被《民法总则》第153条规定的禁止规范所吸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 the collective or the third party , the law of " invalid malicious collusion " i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 the collective or the third party . It is not based on the meaning autonomy and its flaw types . It can not only constitute the false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llegal hiding behavior , but also include the avoidance behavior type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意思表示瑕疵:学说与规范”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玉珍;;竞买中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的认定[J];人民司法;2008年18期
2 李岩;;多重视角下的“恶意串通”[J];中国拍卖;2008年10期
3 刘璐;;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4 刘峰;孔娜;;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5 侯文博;;对民法上恶意串通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年29期
6 ;是恶意串通进行欺诈,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崇?[J];法学;1993年03期
7 孙宗虎;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收取“利益”如何定性[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6期
8 柯明;;增设恶意串通诉讼罪的立法构想[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王甘霖;《对一起政府欠款案的调查》追踪恶意串通致使国有资产流失50余万[J];法律与生活;2003年18期
10 李逸飞;孙云霞;;恶意串通 自食其果[J];法学天地;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专飞;;对拍卖中恶意串通的认识和防范[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睢宁县法院 王建红 张晓军 薛娟;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行为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 孙振宇 桑丽;恶意串通违法发放贷款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13年
3 通讯员 何秀坤 王颖;恶意串通牟利 法院再审露馅[N];浙江法制报;2014年
4 伏祥;如何规制执行中恶意串通行为[N];江苏法制报;2013年
5 庄奎太;销假买假卖假 构成恶意串通[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李全福;当事人恶意串通达成的调解 检察机关可以行使抗诉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张家口市张北县人民法院 赵福星;恶意串通 抵押无效[N];河北农民报;2011年
8 庄奎太;销假买假卖假构成恶意串通[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赵献军;如何防止“恶意串通”[N];中国商报;2007年
10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 邱宝昌;恶意串通所签订的合同无效[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薛辰彦;通谋虚伪行为浅析[D];复旦大学;2013年
2 闫婧轩;论恶意串通行为的立法取舍[D];河北大学;2016年
3 潘秋凤;论恶意串通法律行为之司法控制与立法改造[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4 韩圣超;论我国民法上恶意串通之规定[D];浙江大学;2011年
5 甄景善;论恶意串通合同[D];烟台大学;2008年
6 庄显睿;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洪丽霞;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立法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邓嫣;论通谋虚伪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薛媛;嘉和泰公司与太重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评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1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