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矛盾”下的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分配
本文选题:医疗事故 + 过错责任 ; 参考:《法制博览》2016年10期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开始施行后,其关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以往长期适用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比,新规定明确了医疗纠纷案件中医疗机构替代责任的性质是过错侵权责任,并仅在例外情况下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否则应由患者承担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的责任。本文探讨了《若干规定》与《侵权责任法》不同举证责任分配背后的价值考量,比较了医患双方的获得证据能力、运用医学知识证明能力,考察了司法实践中还原案件事实、降低诉讼成本的要求,并结合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得出推定侵权责任在当前阶段不应被抛弃、过错和因果关系要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尚有存在必要的结论。本文亦就当前适用新规定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手段才可能保护患者的正当权益提出了意见。
[Abstract]:After the Tort liability Law was put into effect, its provis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medical malpractice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parties. Compared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Civil Litigation evidence, which has long been applied for a long time, the new provisions make it clear that the nature of the substitute liabil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medical dispute cases is the liability for tort of fault. Otherwise, the patient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ve the fault of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its staff.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value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between "several provisions" and "Law of Tort liability", compares the ability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obtain evidence, uses medical knowledge to prove, and investigates the reduction of case facts in judici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reducing the cost of litig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practi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umption of tort liability should not be abandoned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invers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of fault and causality is still necessary.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ati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ying the new regulations.
【作者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1;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益华;举证责任分配自由裁量权研究[J];山东审判;2003年05期
2 梅胜,黄强;医患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朱晓冬;翟广绪;;论利益衡量在民事举证责任分配中的适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袁白薇;;医患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J];法制与社会;2006年22期
5 王志平;张朗昌;;探讨人事仲裁举证责任分配[J];中国人才;2007年11期
6 董国庆;程建乐;;当事人否认、抗辩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J];人民司法;2008年08期
7 程春华;;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现代法学;2008年02期
8 郭颖华;;产品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研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年05期
9 刘玮;宋震;李静波;;浅析如何完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包冰锋;陈今玉;;大陆法系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嬗变[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张桂香;郭唐军;;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浅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周力娜;;证据僵局中的举证责任考量——以口头借贷之争的举证责任分配为视角[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5 王才亮;;医患纠纷处理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郭显刚;;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王学山;;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的理解[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张旭;朱莹;胡晓珊;翟燕燕;;《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审查中举证责任分配的探究[A];加强专利代理行业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9 张旭;朱莹;胡晓珊;翟燕燕;;《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审查中举证责任分配的探究[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二部分[C];2013年
10 吴勇;;环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财经大学 高聪;浅析举证责任分配[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2 王景;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N];江苏法制报;2012年
3 耿 建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平原则在举证责任分配中如何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崔颂文邋沈金汝;举证责任分配在庭审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刘学在;间接否认与抗辩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 吴庆宝;公司无法清算之举证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徐从兵;关于完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 张春峰;法官自由裁量举证责任分配的适用条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顾克强 张晓东 李春;高管被诉侵占公司财产的举证责任分配[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雅静;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7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