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连带之债的实定法塑造
本文选题:连带债务 + 不真正连带 ; 参考:《清华法学》2015年05期
【摘要】:在多数人债务体系内部,不真正连带之债是学说史上最含混的法律概念,有待在实定法框架内予以厘清。我国学界通行的"四要件说",完全沿袭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理论,偏离了现行法的法条文义。究其本质,不真正连带与普通连带一样,本为数个独立的债务关系,为实现债权人的同一给付利益而结合。区分二者的判断标准,并非债务发生原因,而是内部债务分担机制。普通连带通过求偿关系实现各自的债务分担,不真正连带通过追偿关系实现终局责任分配。程序法规则上,宜把不真正连带案件作为普通共同诉讼,法院不必追求同胜同败的判决;实体法规则上,宜规定债权让与条款,解决非终局责任人追偿权的请求权基础问题。
[Abstract]:Within the debt system of most people, the non-joint debt is the most ambiguous legal concept in the history of the theory, which needs to be clarifi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al law. The theory of "four elements"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completely follows the theory of civil law in Taiwan and deviates from the legal meaning of current law. In essence, it is different from common joint and several independent debt relations, which are combined to realize the same benefit of creditors. The judgment standard to distinguish the two is not the cause of the debt, but the internal debt sharing mechanism. Common joint and several realize their share of debt through the claim relationship, but not the real joint and several through the recovery relationship to achieve the final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In procedural law rules, it is advisable to take the unreal joint case as a common joint action, so that the court does not have to pursue the judgment of winning and losing together; in the substantive law rule, it is appropriate to stipulate the terms of the assign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basis of the right of claim for the right of recourse of the non-final responsible person.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272)资助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宝;;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2 杨立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J];法律适用;2014年03期
3 石冠彬;江海;;论公司发起人的出资补缴责任——兼评《公司法解释三》第13条[J];法商研究;2014年02期
4 李红建;雷新勇;;人保与第三人物保的相互追偿及担保物权未设立的责任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14年08期
5 李中原;;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反思与更新[J];法学研究;2011年05期
6 李浩;;走向与实体法紧密联系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7 王竹;;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J];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韩峰;;强降雪不构成不可抗力及不真正连带责任[J];人民司法;2010年16期
9 李永军;;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J];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10 章正璋;;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没有规定不真正连带责任——与杨立新等诸先生商榷[J];学术界;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张营营;;缘何为他人行为买单——第三人侵权学校补充责任的法经济学解读[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振江;;论林纸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安宁;船舶抵押权立法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克毅;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一种方法论的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高圣平;;混合共同担保之研究——以我国《物权法》第176条为分析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关中翔;;经济审判中各连带债务人的诉讼地位探讨[J];法律适用;1993年11期
4 杨立新;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J];法律适用;2003年06期
5 李卓;;论新《公司法》与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救济[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6 尹田;;论民事连带责任[J];法学杂志;1986年04期
7 王晓慧;;关于股东出资违约责任的解读[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8 张新宝;;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9 冯果;论公司股东与发起人的出资责任[J];法学评论;1999年03期
10 郑曙光;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违法形态与民事责任探究[J];法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连带之债执行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2 胡有望;;略论连带之债[J];法学杂志;1988年03期
3 肖道斌;不真正连带之债制度应纳入我国未来的民法典[J];前沿;2005年11期
4 廖军;;连带之债、合伙之债与抵销的相互性要件[J];福建法学;2004年01期
5 庄淑珍,涂文忠;浅探连带之债的执行──兼谈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完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王永建;;谈连带之债诉讼[J];学习与辅导;1988年06期
7 李石山,彭欢燕;从连带之债案件的执行谈我国连带责任制度之完善[J];人民司法;1995年11期
8 胡建勇,姜启民;关于连带合同概念之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王旭;;连带债务之涉他效力探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钟云峰;谁是本案的被告[J];律师世界;199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 彭霞;连带之债涉他性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上海市圣信律师事务所 徐丛林 律师;这笔债务究竟该由谁承担?[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水根;连带之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19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1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