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法角度解析和构建遗产的物权变动过程——兼评《继承法》及《物权法》第29条
本文选题:遗产 + 物权变动 ; 参考:《法学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我国《继承法》和《物权法》在遗产的物权变动方面规定不一致,在对法条的理解上也众说纷纭。遗产的物权变动因具体原因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发生第一次物权变动,即由继承人概括取得遗产所有权;再根据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具体原因和法律确定的遗产分配规则进行划分,完成遗产最终的物权变动。第一次物权变动是基于被继承人死亡而发生,属于事件;第二次物权变动是根据法律行为而发生,应当符合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要求。
[Abstract]:The inheritance Law of China and the property Law of China have different regulations on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 of the estate,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The real right change of estate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specific reason, can not generalize. After the beginning of inheritance, the first real right change of the estate takes place, that is, the heir acquires the title of the estate generally, and then divides i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asons, such as legacy, bequeath maintenance agreement, and the rule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state determined by law. To complete the final property rights change of the estate. The first real right change is based on the death of the heirs and belongs to the event; the second real right change occurs according to the legal act and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 of real right chang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资助研究成果 2014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继承法修订难点问题研究》(14YJA82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5;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柯瑞清;遗赠扶养协议的性质和法律效力[J];河北法学;1986年02期
2 方金华;陈文颖;;论《物权法》中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云立;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谈“网婚”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靳玉馨;遗产债务清偿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裴斐;杨玉珍;;房屋权属登记时间对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影响[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6期
4 焦艳;卢婧;;论放弃继承权[J];研究生法学;2002年03期
5 袁晶;;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法中的两个问题[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6 陈苇;夫妻财产制立法原则及若干问题研究[J];东南学术;2001年02期
7 闫一铭;;论探望权主体[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刘廷华;;婚姻的不完备契约性及离婚时妇女权益的保护[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9 刘伟;;完善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7期
10 刘萍;;试论婚约的性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慧波;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杜江涌;遗产债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罗永鑫;公务受贿犯罪主体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广义;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闫一铭;配偶权立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任丽燃;论我国的结婚登记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永乐;特留份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丽丽;判决离婚法定理由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春莹;中国内地与香港结婚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凤;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壤;论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和认定标准[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金锁;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李雷;论我国亲权制度的立法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全弟,佘轶峰;非依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以实质主义登记立法为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物权变动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周功满;论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及其在中国的法律适用[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3 王俊霞;郎笑童;;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选择[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谭筱清;;执行裁定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适用[J];人民司法;2007年21期
5 王轶;关淑芳;;物权变动制度三论[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6 常鹏翱;;林业物权变动的规范架构——中国法律经验的总结与评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辛赤兵;;物权变动规则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J];理论界;2008年10期
8 吴凡;;浅议物权变动的模式及我国的立法选择[J];现代商业;2009年24期
9 曲谏;阎惠英;;我国物权变动的模式探析[J];中国商贸;2009年05期
10 于晓蕾;;论我国非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安建忠;尹磊;;机动车物权变动及风险承担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宋金华;;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的制度模式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3 李文祥;唐义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4 牛慧;张玉娥;;论物权变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徐永前;李咏怡;;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晓东;张正云;;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当事人利益之考量[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7 罗曼丽;;海域规范管理方法论[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一期A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 王维永;父亲腾床给儿子结婚未明示赠与不发生物权变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2 何苗;聚焦国外物权变动三大模式[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祝怡;民事调解书 能否导致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11年
4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闫信良 吴学文;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祁正华;几种特殊的物权变动应进行登记[N];福州日报;2008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王建红;抵押物权变动与保全措施之冲突[N];江苏法制报;2014年
8 孙长虎;机动车的查封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朱朝阳;何种判决能够引起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 米健;关于物权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后国;物权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晨;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之悖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杨名;论我国物权变动之模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环建芬;房地产交易中的物权变动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4 陶卫东;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凌涛;论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晓燕;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选择[D];郑州大学;2002年
7 曹海生;我国机动车交易物权变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晓理;非依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茜;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区分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76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07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