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领域“侵权不停止”适用的正当性及其界限——兼评“星河湾”商品房商标侵权纠纷案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al right, the trademark right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scope of exclusive righ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ower of control, the boundary of rights is uncertai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is closely relat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nterests of others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 trademark infringer can be ordered not to bear the liability of stopping infringement i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cases.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legal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the dynamic system theory can be adopted to construct the normative system. The standard system should take efficiency as the main value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gains and losses between the trademark owner and the infringer, the nature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lements of public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system,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hould not apply the rule of non-stop in the dispute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of "Xinghewan" commercial house.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及其政策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1BFX04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谷;;论《侵权责任法》上的非真正侵权责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谢鸿飞;;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理论的再构成[J];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6期
3 何怀文;陈如文;;我国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限制的法律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李扬;;“公共利益”是否真的下出了“荒谬的蛋”?——评微信商标案一审判决[J];知识产权;201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理邋惷中林;[N];人民法院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吕昊;;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抗辩制度[J];中华商标;2006年09期
4 曾江波;;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5 杨志利;;惩罚性违约金的经济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屈茂辉;;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马特;;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8 艾尔肯;;论医疗损害[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9 王福友;高勇;;侵权违法阻却事由论纲[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10 杨德桥;;论违法性要件的独立及其实现[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峗燕;;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因果关系探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兵兵;;谈一种产品多项专利侵权案件中赔偿责任的确定[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8 杨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涉诉风险的思考与对策[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9 张伟民;赵俊;;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茹;;试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与完善[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8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相文;论保荐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鸽;合同法定解除损害赔偿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田;“在先权利”与工业产权──《武松打虎》案引起的法律思考[J];中华商标;1997年04期
2 张新宝;任鸿雁;;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守成与创新[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3 冯晓青;;商标法利益平衡原理研究[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4 曹险峰;;侵权责任本质论——兼论“绝对权请求权”之确立[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5 刘毅强;;附随义务侵害与合同解除问题研究——以德国民法典第324条为参照[J];东方法学;2012年03期
6 严仁群;;实体法:请慎入程序法之域——以民事责任竞合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冯珏;;论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李琛;;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期
9 黄汇;;售前混淆之批判和售后混淆之证成——兼谈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6期
10 吴庆宝;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限制[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本文编号:2123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2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