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商标在先使用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以“影响力”为逻辑主线

发布时间:2018-08-13 14:09
【摘要】:商标影响力与商标投资成正相关性。商标在先使用制度是以商标"影响力"为主线,以权利的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为内部逻辑结构而形成的统一体。在先使用商标"影响力"的大小与涉及对象直接制约在先使用权权能的内容与实现。在商标申请注册前,争议双方均有使用争议商标时,不能简单遵从客观使用时间先后与"谁先申请谁得"的规则,而应当根据双方主观状态、使用时间的差距以及申请注册时的"影响力"大小等因素做综合判定商标在先使用权。在先使用商标继续使用权的效力范围应限制于原地域范围,但是可在地域范围内扩张面积、变更企业形式。
[Abstract]:Trademark influence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rademark investment. The trademark first use system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trademark's "influenc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wer of rights as its internal logical structure. The size and object of prior use of trademark "influence" directly restrict the content and realization of prior right of use. Before applying for registration of a trademark, when both parties to the dispute have used the disputed trademark, they should not simply abide by the rules of objective time of use and the rule of "who first applies for who gets", bu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state of both parties, The difference of using time and the "influence" when applying for registration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rst use right of trademark synthetically. The scope of validity of continuing use of trademark before use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the original region, but the area can be expanded within the geographical scope and the form of the enterprise can be changed.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侵害商标权判定标准研究”(10XFX0015)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自由还是管制:商标秩序的构建”(YKC201501076)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我国商标抢注法律界限之重新划定[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2 杜颖;;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兼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J];法学家;2009年03期

3 王莲峰;;论对善意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以“杜家鸡”商标侵权案为视角[J];法学;2011年12期

4 曹新明;;商标先用权研究——兼论我国《商标法》第三修正案[J];法治研究;2014年09期

5 胡刚;;《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适用[J];中华商标;2015年02期

6 易继明;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适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7 叶峗葆;;论商标权限制体系中的商标先用权——兼谈修订后的新商标法[J];理论月刊;2014年04期

8 商志超;;为先用权正名[J];河北法学;2014年10期

9 张玉敏;;维护公平竞争是商标法的根本宗旨——以《商标法》修改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10 邱平荣,张大成;试论商标法中在先权的保护与限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玮敏;洪来兵;;我国著作权出资制度的困境及出路[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2 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坤;;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罗胜华;;著作权侵权判定规则刍议——以“分层过滤法”为中心[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期

5 李扬;;重塑以民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6 安雪梅;;一般侵权行为抑或特殊侵权行为——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定位[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 刘春田;金海军;范晓波;;2002年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3年01期

8 刘春田;阳平;;2005年知识产权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6年01期

9 杜颖;;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兼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J];法学家;2009年03期

10 王莲峰;;论对善意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以“杜家鸡”商标侵权案为视角[J];法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胜华;;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过滤判定[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2 毛祖开;;论专利侵权的惩罚性赔偿[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3 刘海虹;;欧盟商标法改革方案评析[A];2015年欧盟法治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鑫;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海燕;私有财产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孙祥壮;知识产权法治构造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易健雄;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华;论注册原则下商标先用权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学;商标使用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畏;论商标三年不使用撤销制度中“使用”的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家维;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韩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构成与分担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存款;网络作品著作人身权保护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徐贵香;患者知情同意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强;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晓西;中美专利无效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成思;四种商标专用权制度与我国立法的选择──商标制度的起源及发展(三)[J];中华商标;1998年01期

2 陈辉;商标抢注──遭遇红灯──深圳外贸公司67件注册不当商标被撤销[J];中华商标;1998年04期

3 汪泽;论商标在先使用权[J];中华商标;2003年03期

4 吴凯;认定商标近似的若干法律问题[J];中华商标;2005年09期

5 刘国栋;;对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J];中华商标;2006年10期

6 汪泽;;对“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理解与适用——“Haupt”商标争议案评析[J];中华商标;2007年05期

7 王国华;;注册商标变异侵权危害大[J];中华商标;2007年10期

8 张俊琴;;英国调整商标异议制度[J];中华商标;2007年11期

9 汪泽;;对“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保护——适用《商标法》第三十一条典型商标异议案点评[J];中华商标;2007年11期

10 吴胜华;;专利权的限制:先用权问题之再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防商标抢注事件[J];职业圈.好财路;2006年11期

2 小溪;;法律对商标抢注亮红灯[J];广告大观;1997年05期

3 尹晓敏;论商标抢注之成因及对策[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郑志柱;商标“抢注”现象的法律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5 弥淑芹;商标抢注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张新泉;试论商标抢注及其立法限制[J];成都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张淑芹,吴友石;商标抢注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杨云虎;虚拟市场中的“商标抢注”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与法律;2003年04期

9 杨为国;钟长欣;;旅游景点商标遭抢注的法律思考[J];江苏商论;2006年02期

10 宋伟玲;杨诚;;商标抢注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斐;;著作权在商标异议复审案和诉讼案件中的主张 以及诉讼中新证据的采信问题[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恶意商标异议行为及其对策[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记者 马国军;商标抢注瞄准高校校名[N];济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立嘉 本报记者 刘裕国 本报记者 董颖;商标暴利催生职业炒家[N];市场报;2005年

4 张 镜 钱 阳;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商标屡被抢注[N];西部时报;2005年

5 李晓梅;商标抢注:热闹中多一些冷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6 商言;杭州打响“名著商标”保卫战[N];中国工商报;2006年

7 记者 胡江南;商标抢注热亟待“当头棒喝”[N];长江日报;2007年

8 胥波;应对景点商标抢注[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朱文伟;“商标抢注”形势恶化[N];中国贸易报;2006年

10 王永贞 胡俊飞;温州民企联手保护古典名著商标[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竞;商标抢注法律规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2 郑宁;中日防止商标抢注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易俊雄;商标共存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杨分成;论我国商标抢注的法律规制[D];宁波大学;2014年

5 袁谦;商标抢注行为法律规制探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禄珊;有效遏制商标抢注行为的法律缺失与解决设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徐正伟;地名商标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辉;域名与商标法律冲突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谷扬;名人姓名商标抢注问题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刘文;论域名与商标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1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81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