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视听作品的利益分配——以作者的公平获酬权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14 09:04
【摘要】:作品利益的公平分配,是著作权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视听作品增值利益产生之后,作者公平获酬权的缺失会导致利益分配矛盾的激化。大陆法系国家对作者利益的偏袒,以及英美法系国家对投资者利益的过度保护,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视听作品的利益分配,应当以按要素分配理论为基础,将视听作品利益的构成要素进行细分,衡量各主体的要素贡献,并以各要素的贡献作为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其中,作者的创造要素是作品得以产生的根源,因而需要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唯有创造要素投入的主体才能成为作者。同时,应当赋予作者公平的获酬权,包括二次获酬的权利。只有依照按要素分配理论,进一步完善著作权法中的公平获酬制度,才能切实保障视听作品的利益分配公平。
[Abstract]:Fair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works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copyright law. Especially after the value-added interest of audio-visual works comes into being, the absence of the author's right to fair remuneration will lea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The favoritism of the author's interests in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the over-protection of the investors' interests in the common law system countries have not solved this problem well. In 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of audio-visual works, we should subdivid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interests of audio-visual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elements of each subject, and tak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element as the main basi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Among them, the creative elements of the author are the root of the creation of the work, so it needs to be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e copyright law that only the subject of the input of the creative elements can become the author.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hould be given a fair right to be paid, including the right to second pay.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elements and further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fair remuneration in copyright law can the interests of audio-visual works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文力;我国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述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李明章;;财富、劳动、按要素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依据[J];民主;2003年04期

3 杨冬梅;;制度影响、要素贡献与我国地区经济差异[J];理论学刊;2010年10期

4 苏东斌;个人经济收入的基本形态[J];理论前沿;2003年10期

5 苏东斌;个人经济收入的三大形态[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6 苏东斌;个人经济收入的三大形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1期

7 张明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日劳动生产率差距分析[J];欧洲研究;2009年06期

8 陈红英;;上城篇 打响“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品牌[J];杭州(周刊);2012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东斌;;个人经济收入的三大形态[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赵平之;按要素分配激发效率[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赵红梅;我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高[N];河北日报;2008年

3 张小也;“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谁[N];光明日报;2003年

4 ;新经济呼唤商务新模式[N];国际商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徐培英;制度环境是影响金融资产质量的关键[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涤;中美如何互动能双赢[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展祥;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金鹏;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贡献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2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82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