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计算财产损失的基准时间——对《侵权责任法》第19条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10-10 11:50
【摘要】:在财产损害赔偿案件中,纠纷解决的时间跨度及被侵害物市价的变动不居,使得选择不同的时间点作为计算损失额的基准时间,数额有别,直接影响当事人利益。《侵权责任法》第19条规定以损失发生时为基准时间,置此后至作出判决期间的价格变动于不顾,仅能使被侵权人回复至侵权行为发生前的"原有状态",并不能使其回复至如同侵权行为未发生时的"应有状态",有违侵权损害赔偿宗旨,亦与损失评估、司法实践不符,难以解决纠纷。就此,在被侵害物市价无明显波动时,可以损失发生时为基准时间;反之,则需依填补损失、预防侵权理念确定公正的基准时间。
[Abstract]:In the case of compensation for property damage, the time span of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infringed object do not reside, so th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re chosen as the base time for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loss, and the amount is different. Directly affec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rticle 19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provides that the time when the loss is incurred shall be taken as the base time, regardless of the price changes from then on to the period of the judgment, It can only restore the infringed person to the "original state" before the infringement, and cannot make it return to the "due state" as if the infringement had not occurred,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purpose of compensation for tort damage, and also inconsistent with the evaluation of losses and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disputes. Therefore, if there is no obvious fluctuation in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infringed object, the los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e time when the loss occurs; otherwise, the fair benchmark time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and the prevention of infringemen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专利保险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4CFX03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小君;;财产权侵权赔偿责任规范解析[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2 王军;;侵权法上财产损害的计算标准[J];法学;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以被保险人优先为原则的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为核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三人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振江;;论林纸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下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及制度安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平;;论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从研究立场与路径入手[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侵权责任法(草案)》系列讨论之一:医院是销售者还是使用者?[J];中国医院院长;2009年05期

2 刘生亮;;侵权责任法的道德危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阿计;;侵权责任法,用“责任”保卫“权利”[J];群言;2009年03期

4 阿计;;侵权责任法,用“责任”保卫“权利”[J];人民公安;2009年10期

5 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关系[J];中国检察官;2009年05期

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与制度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胡晴欣;;《侵权责任法(草案)》的价值取向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8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9 杨占栋;;侵权责任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徐银波;;论侵权责任法的创权功能[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梅;;探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的病案管理[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与医疗风险控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郭侃;张朝霞;;试析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梁明祥;;浅论《侵权责任法》生效后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变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宋雅梅;;试述《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钱亚芳;;《侵权责任法》时代的医疗机构防范对策[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余建东;;侵权责任法对医患纠纷法律规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8 赵海怡;;责任规则威慑与激励效应的异化及矫正——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与医疗风险控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视角》——医疗侵权案例分析[A];2013浙江省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侵权责任法“实”审,民法典迈“第二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郭薇;侵权责任法草案拟规定污染责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侵权责任法草案进入实质性审议[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杨立新 教授;侵权责任法之媒体侵权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5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帮工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制度构建[N];法制日报;2009年

7 王银胜;最高法院成立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宋识径;侵权责任法草案:四大悬念待解开[N];检察日报;2009年

9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若无协调机制配套,侵权责任法恐异化[N];东方早报;2009年

10 张红;侵权责任法立法:良知与理性[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挺;侵权法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军;论责任保险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钱宇丹;责任保险与侵权责任法的功能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周晓;论侵权责任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牛婉宁;论侵权责任法的独立[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沈伟;《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双方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封盛;论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民事利益[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金若逸;合同违约与侵权竞合的纠纷解决—《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新思考[D];宁波大学;2013年

8 张士明;《侵权责任法》构建体系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姗姗;《侵权责任法》第36条评析及适用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卉;侵权法规范竞合与适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6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