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权利为视角论民法之谦抑性
[Abstract]:Although civil law is private law, th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power in its legal system is quite common. All countries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by referring clause in civil law, and make public power into the orbit of private right. The principle of will autonomy can best reflect the respect for the position and will of the civil subject, the right not to be abus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use of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order, good customs, good faith and good faith all lie in the interference of private rights in the interests of other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of society.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trend of private law, the compulsory and prohibited norms in the civil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flood in, and the enthusiasm of civil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leads to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generalization of rights, which results in the erosion of the space beyond the law.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asic idea of civil law, autonomy of will, the principle of modesty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emphas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ghts, the modest nature of civil law requires that civil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when introducing public power into the field of private rights, should rationally control its strength and limitation, take private rights as its body and use public rights, and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confirming rights, We should be careful to avoid the confusion of legal rights and moral rights and customary rights. Therefore, modesty is not the patent of criminal law, and there is also room for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odesty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宪忠;;再论我国物权法中的“一体承认、平等保护”原则[J];法商研究;2014年02期
2 徐国栋;民法典与权力控制[J];法学研究;1995年01期
3 汪太贤;;权利泛化与现代人的权利生存[J];法学研究;2014年01期
4 陈林林;;反思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泛化[J];法学研究;2014年01期
5 张文显,姚建宗;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6 陆幸福;;权利话语的批判与反批判——围绕批判法学展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豪;;民事裁判中的人权保障[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3 钱继磊;;《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之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4 汤文平;;宅基地上私权处分的路径设计[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5 刘志刚;;法律缺位状态下村民基本权利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6 吴亚辉;;论我国“权利制约权力”的现实困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魏磊杰;;后苏联时代的法律移植与民法典编纂[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8 丁丽瑛;;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罗马法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9 钟瑞栋;;论《侵权责任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10 汪庆红;;“依法治校”视野中的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秦鹏;;环境权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企业为例[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蒋文军;;论行政审批对特定财产权利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基于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视角[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冯琳;;清末修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镇;商事主体设立登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静然;残疾人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海燕;私有财产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丰恺;多元利益博弈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之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孝春;物权法定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宁;完善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构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构成与分担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贵萍;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孟光;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田晶杰;“假唱”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责任[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砚;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权利本位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张平华;;君子协定的法律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3 杨立新;朱巍;;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论戏谑行为与悬赏广告的区别[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4 左卫民,谢鸿飞;论民事程序选择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5 沈宗灵;法律分类的历史回顾[J];法学;1985年06期
6 征汉年;;对现代权利理论的批判——以后现代主义法学为分析视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桑本谦;;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从邱兴华案切入[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8 姚建宗;权利思维的另一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9 宁立标;;美国“权利病”的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读《权利话语》一书[J];学术界;2008年05期
10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261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6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