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隐私权视野下的监控技术应用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0 17:02
【摘要】:监控技术侵犯隐私权的问题,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人权保障问题。研究监控技术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分析探讨监控技术与隐私权冲突的现状与原因,正确把握监控技术应用与隐私权保障间的协调机制,加强法律规制研究,能为决策部门和应用部门提供理性参考。本文认为协调监控技术应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明确合法的监控主体。合法主体要有合法的权利来源,主要为法律授权和遵从法律的民事活动中的约定让与。例如,行政法授权政府管理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能,因此政府部门出于履职的需要,成为公共场所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的合法主体。二、在现行法律中对隐私权进行确权。没有权利就没有救济,我国法律未明确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因此建议对隐私权确权以方便司法救济。三、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并建立诉讼外的管理以及维权机制。监控技术与危险品、武器弹药都是人类社会的双刃剑,目前,我国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公安机关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的进行管理。因此,可效仿该条例,对可能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监控技术也进行法律规制。
[Abstract]:The violation of privacy by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 legal issue, but also a human rights issu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of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privacy righ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privacy right, correctly grasp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and strengthens the research of legal regulation. It can provide rational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 and application departm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make clear the legal subject of monitoring. The legal subject must have the legal right source, mainly for the legal authorization and obeys the law in the civil activity the agreement transfers. For example,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mpowers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the social order and maintain the public security, so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becomes the legal subject of the public place installation and the use of video surveillance for the need of performing its duties. Secondly, the right to privacy should be confirmed in the current law. Without right, there is no remedy, and the concept of right of privacy is not clearly put forward in our law.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ight to privacy should be confirm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judicial relief. Third,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and safeguarding rights outside litig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dangerous goods, weapons and ammunition are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human society. At present, through the "regulations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clearly manage the production, storage, use and oper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may be used to regulate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hich may involve invasion of personal privac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乾宝;试论隐私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冯广森;应当尽快填补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空白”[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3 李凤莲;刍议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高超;浅谈隐私权[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曾庆洪,邹兵;关于隐私权有关问题的探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赵勇 ,罗岳林;隐私权的宪法保护[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7 罗丽华,周静;论高校学生隐私权及其保护[J];理论月刊;2002年03期

8 王晶;试论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侵权与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李建群,陈金平;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10 胡林龙;关于隐私权的理论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晓红;;论公共文明建设——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伦理冲突及应对为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高文英;;从公安资讯收集谈公民资讯隐私权的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曹海荣;;论读者隐私权的保护[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红蔚;闵雅莲;;关于病人隐私权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邓飞;李某某案再看 隐私权保护不成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从英小王子再谈隐私权保护[N];法制日报;2013年

3 于立刚;论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N];天津政法报;2013年

4 东莞执业律师 邓杰;隐私权保护缺陷当由法律来弥补[N];东莞日报;2013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烟台大学法学院 孟晶晶;差别保护名人隐私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张靖;法律怎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N];北京日报;2003年

8 刘武俊;被法律冷落的隐私权[N];法制日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朱巍;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作翔;隐私权:宪法视野的考察[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7 石睿;空间隐私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佳欣;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黄敏华;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闫敏;隐私权的宪法限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智富;共同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徐艳艳;论美国隐私权宪法保护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6 程海军;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若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婧;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鸣;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丽丽;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8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388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