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知假买假”的效果证成与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6 18:49
【摘要】:在解释论的基础之上,借鉴域外的经验性做法,应将买受人不知瑕疵存在显著降低基本效用、瑕疵存在违反强制性规定或双方当事人存在品质约定作为正当化"知假买假"者权利的依据。三者具备其一即可呈现正效果,而欲否定该效果,则需三者同时缺位。无论对消费者的内涵作广义理解抑或狭义把握,仅存在解释路径的差异,不影响"知假买假"者主张损害赔偿。对于出卖人的明知,应根据表面证据规则,作有利于买受人的推定。相反,对瑕疵的证明,应由买受人承担举证责任。从对现行法的目的解释出发,惩罚性赔偿不应以瑕疵结果损害的出现为要件。从应然的角度,应褪去"知假买假"者作为"公共卫士"的光环,使其淡出打假的舞台,强化公权力的作用,方能正本清源,保障产品质量的安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explanation and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we should reduce the basic utility of the buyer who is not aware of the defects. The existence of defects violates the mandatory regulations or the quality agreement of both parties as the basis for justifying the rights of those who know the fake and buy the fake. The three have one positive effect, but if they want to negate the effect, they need to be absent at the same time. No matter the connotation of consumers is understood in a broad sense or narrowly grasped, there are only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ation paths,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claim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by those who "know fake and buy fake". The seller's knowledge shall be presumed in favour of the buy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ma facie rules of evid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buyer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for the defec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urpose of current law, punitive damages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the appearance of defe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ught to be, it is necessary to shed the aura of "knowing fake and buying fake" as a "public defender", so as to make it fade out of the stage of fighting forger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public power,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roduct qual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4;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响;;我国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规定之批判与完善[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2 沈幼伦,黄伟丰;也谈知假买假索赔的“王海现象”[J];法学;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青;翁焱;;论法律漏洞及其补充[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阎武;余华;;简析合同法中的违约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竺效;;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泳;;公私法冲突的司法选择——论行政合同诉讼中混合性司法规则之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侃侃;知识产权诉讼陷阱取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丁佩;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陈敏娟;产生式系统在法律推理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伟翔;论违约金的司法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杨柳柳;试析网络购物合同的若干问题[D];复旦大学;2013年

6 于崇洋;基本权利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杨怡;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罗静;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曹婷;论环境公共信托受托人[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陈雯;论合同不当履行的证明责任分配[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董春华;;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3 杨立新;;对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惩罚性赔偿金制裁恶意产品侵权行为的探讨[J];中州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于青 管克江;[N];人民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朱建超;;惩罚性赔偿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李宴;;论惩罚性赔偿[J];福建法学;2001年04期

4 丁晓军;影响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几个因素[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周超;;论惩罚性赔偿[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爱军;扩大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之我见[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罗家慧;规制假冒伪劣之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设计[J];政法学刊;2003年02期

8 张爱军;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J];政府法制;2003年03期

9 王立峰;惩罚性赔偿的道德基础[J];山东审判;2003年01期

10 郑冬渝,徐运红;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J];学术探索;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无伤害药品惩罚性赔偿刍议[A];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白玫;;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侵权领域的规定为中心[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张泽;;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5 刘立军;;商品房销售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谌雪燕;;论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7 孙玉荣;;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姜治鹏;;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建平;;浅议《消法》第49条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意义和可操作性[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消费者合同与惩罚性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晶晶;惩罚性赔偿立法远未达成共识[N];法制日报;2006年

3 李坚;消费者期望惩罚性赔偿的出台[N];中国商报;2007年

4 毕舸;10倍赔偿:加大惩罚性赔偿的信号[N];工人日报;2008年

5 胡立彪;惩罚性赔偿助力消费维权[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本版编辑邋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陈云 王东海;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的思考[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汤涵 杨悦;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比较(中)[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汤涵 杨悦;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比较(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范晓荣;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惩罚性赔偿金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聂国春;为什么要制定10倍的惩罚性赔偿规定[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黄娅琴;惩罚性赔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京耀;论惩罚性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余永明;论产品侵权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婷;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领域的承认与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娟;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彬;惩罚性赔偿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邢琬莹;论惩罚性赔偿在反垄断领域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黄艳;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梅珍;产品侵权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郑玲玲;我国民事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10 陈强;论惩罚性赔偿[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03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03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