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4 12:37
【摘要】: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从“抬头族”变成了“低头族”,沉溺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舒适环境中。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我们开始在虚拟世界中变得透明,甚至严重侵害到了现实世界我们的隐私:网络隐私侵权、人肉搜索、个人数据泄露、数据贩卖等。大数据时代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虚拟社会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切实保障广大网民的网络隐私权。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第一部分着重于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概念,分四个小节论述,首先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其次提及了隐私权内涵的发展,其中又包括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发展。然后由隐私权过渡到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不是新的人格权类型,而是隐私权在网络领域的延伸。最后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特征,虽然网络隐私权是由隐私权发展而来,但网络隐私权却有不同于隐私权的新特点。第二部分主要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网络中侵犯隐私权的经典案例入手,本文选的两个案例是:蔡继明控告百度侵权案和死亡博客案件。通过对两个案例介绍、分析,引出该部分第三节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实急迫性。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法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局限。主要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宪法缺位和刑法、民事法律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的不足展开论述。最后,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一是编纂民法典时确立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此为隐私权保护提供了良好契机;二是切实增强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作用,以期消除不同法院判决中存在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提升司法公信力;三是实行网络实名化管理体制,可以有效遏制侵权者逃避法律责任的局面;四是增强网民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论是法律保护还是网络实名管理,都是从外部规范网络环境,而提高网民隐私保护意识才是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关键。总之,如何在体验大数据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兼顾隐私权利的保护,将我们遭受隐私侵权的风险降到最低,是本文写作的宗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兰;论我国政府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J];图书馆学刊;2005年03期

2 齐宪生;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河北法学;2005年08期

3 刘安宁;;网络隐私权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软件导刊;2006年17期

4 徐均;;网络隐私权保护措施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曹琳;;浅论网络隐私权的侵权与保护[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6期

6 董良锦;;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探析[J];情报探索;2008年12期

7 万静;;浅议网络隐私权保护与完善[J];情报探索;2008年08期

8 辛春霞;师迎祥;;网络隐私权概念新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叶繁;;从“人肉搜索第一案”看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J];兰台世界;2010年08期

10 张维;;浅谈网络隐私权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月冠;;论网络隐私权——以网络隐私权的类型化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2 何容;陈遥;;网络隐私权保护策略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3 李德成;;网络反垃圾邮件行为规范[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曾尔恕;黄宇昕;;美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5 李德成;;网络隐私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德成;;网络自律认证与中介[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琳琳;张莉;田文香;韩彬彬;;透过UCOOL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春晖;加强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N];人民日报;2007年

2 史朝霞;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卢爱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曲艺腾;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挑战[N];人民公安报;2006年

5 陈丽平;应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N];法制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周飙;网络隐私权或不必急于立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党委办公室 苏彦;网络隐私侵权法律规制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吴学安;网络隐私权保护何时能走出尴尬[N];中国审计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媛;互联网广告的隐忧——网络隐私权的保护[N];中国工商报;2000年

10 吉林大学法学院 白乃予;浅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N];北方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金丹;网络隐私权的私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慧娟;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可;论宪法视野下的网络隐私权保护[D];苏州大学;2011年

3 陈星佐;基于网络隐私权的“人肉搜索”行为的规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于猛;网络隐私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李文婷;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邵真真;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7 陆柳青;政府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邱雪林;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覃丹;论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叙;网络隐私权侵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4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14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