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混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3:03
新经济的到来使得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被取代,变成一种他人成果与自我创作互相利用、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相互支撑的重混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海量信息资料充斥,其中有网络、媒体、微信、QQ等各种平台。在此情形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都不得不改变自给自足、自力更生、闭门造车的生存模式,改由通过利用现有可利用资源来获取自身最大的满足,即重混再创造。在著作权方面表现为对不同作品资源的重混利用,即将自己的创作结合他人现有的作品资料等形成一部新的作品。受现存经济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影响,著作权领域内也出现一种作品之间相互利用、相互共享的重混作品形式。重混作品的出现一方面实现不同作品间信息共享共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另一方面,重混作品作为新型作品形式,其本身的复杂性、特殊性在实践中不断引发著作权归属问题及著作权侵权问题。本文针对实践中重混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专门就重混作品的认定标准、重混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与保护、著作权法对重混作品的态度等问题展开论述,期望能够对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启迪思维。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发了重混作品的基础理论。首先是对重混作品的概念作出界定,接着对重混作品与相关作品作出区分,进而分析重混作的正当性,分别从重混作品的由来及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方面。通过这些基础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重混作品特殊性。重混作品的正当性也是对重混作品进行保护的必要前提,其合法性更是重混作品受法律保护的法律保障。第二部分论述了重混作品著作权的构成。重混作品具有主体复杂性、认定高难度性、内容与行使的特殊性。本部分从法律角度梳理了重混作品与原作品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试图为解决重混创作者与原作品作者之间的著作权争议提供参考。重混作品著作权在内容上同样有著作权人身权和著作权财产权两大类,其著作权行使与一般作品有相似性,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第三部分评介了域外重混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模式,并将不同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美国合理使用四要素判断标准,可以为我国《著作权法》认定重混创作构成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此外,德国较宽泛的许可利用、法国的严格限制以及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标准”,对我国《著作权法》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具有一定的提供参考价值。第四部分对我国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具体内容包括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著作权内容及行使制度、著作权侵权认定制度以及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
【学位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2 创新点
2 重混作品概述
2.1 重混作品的界定
2.1.1 重混作品的概念
2.1.2 重混作品与相关作品的区分
2.2 重混作品的正当性
2.2.1 重混作品的由来
2.2.2 重混作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3 重混作品著作权的特征
3.1 重混作品认定的高难度性
3.1.1 重混作品独创性认定的争议
3.1.2 重混作品的构成要件
3.2 重混作品著作权主体的复杂性
3.2.1 重混作品与原作品的著作权争议
3.2.2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
3.3 重混作品著作权内容与行使的特殊性
3.3.1 重混作品的著作权内容
3.3.2 重混作品著作权行使的条件
4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比较分析
4.1 域外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现状
4.1.1 美国保护模式
4.1.2 德国保护模式
4.1.3 法国保护模式
4.2 域外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5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构想
5.1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
5.1.1 重混作品与原创作者
5.1.2 重混作品与重混创作者
5.1.3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
5.2 重混作品著作权内容及行使制度
5.2.1 重混作品著作人身权
5.2.2 重混作品著作财产权
5.2.3 重混作品著作权行使的特性
5.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认定制度
5.3.1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
5.3.2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表现形式
5.3.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例外情形
5.4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
5.4.1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5.4.2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行政责任
5.4.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刑事责任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2829759
【学位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2 创新点
2 重混作品概述
2.1 重混作品的界定
2.1.1 重混作品的概念
2.1.2 重混作品与相关作品的区分
2.2 重混作品的正当性
2.2.1 重混作品的由来
2.2.2 重混作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3 重混作品著作权的特征
3.1 重混作品认定的高难度性
3.1.1 重混作品独创性认定的争议
3.1.2 重混作品的构成要件
3.2 重混作品著作权主体的复杂性
3.2.1 重混作品与原作品的著作权争议
3.2.2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
3.3 重混作品著作权内容与行使的特殊性
3.3.1 重混作品的著作权内容
3.3.2 重混作品著作权行使的条件
4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比较分析
4.1 域外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现状
4.1.1 美国保护模式
4.1.2 德国保护模式
4.1.3 法国保护模式
4.2 域外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5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构想
5.1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
5.1.1 重混作品与原创作者
5.1.2 重混作品与重混创作者
5.1.3 重混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
5.2 重混作品著作权内容及行使制度
5.2.1 重混作品著作人身权
5.2.2 重混作品著作财产权
5.2.3 重混作品著作权行使的特性
5.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认定制度
5.3.1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
5.3.2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表现形式
5.3.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例外情形
5.4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
5.4.1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5.4.2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行政责任
5.4.3 重混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刑事责任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志文;;论演绎权的保护范围[J];中国法学;2015年05期
2 胡开忠;;论重混创作行为的法律规制[J];法学;2014年12期
3 吴高臣;;论戏仿作品的法律保护[J];法学杂志;2010年10期
4 王迁;;论我国《著作权法》中“汇编权”的重构[J];法学论坛;2008年06期
5 赵林青;;滑稽模仿作品的合法性分析[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6 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J];中国法学;2006年03期
7 季卫东;;网络化社会的戏仿与公平竞争——关于著作权制度设计的比较分析[J];中国法学;2006年03期
8 梁志文;;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9 梅术文;周荣;;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理念的审视——由《馒头》VS.《无极》引发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10 罗莉;;谐仿的著作权法边界——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J];法学;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829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2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