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8:48
显失公平,乃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之间寻求平衡之产物,能够矫正部分合同条款中显著存在之不公平现象,保障契约正义。我国显失公平的制度规定继受德国法上之“暴利行为”规则,然而却在《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之规定中,将该规则之主客观要件一分为二,拆分为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两项制度。这样将成熟的制度拆分为两项不同的制度,为显失公平之理解与适用带来了困惑。学术界对于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和显失公平存废方面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在司法实务中,法院对于显失公平之判决也较为混乱。《民法总则》之颁布使我国显失公平之规定重新回到重回传统大陆法系暴利行为的逻辑体系之中。对于显失公平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较为明晰之指导。本文主要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我国显失公平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裁判文书的类型化与数据化分析,主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案例数据分析,之后对显失公平客观要件的判断标准和显失公平主观要件的判断标准进行详细讨论,窥探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显失公平之认定采单一客观要件亦或主客观双重要件,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之认定标准为何,显失公平之举证责任由谁承担,最后本文对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进行评述,认为其在显失公平之认定标准上有失妥当,而对法律效果之规定较为妥当。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我国显失公平制度之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讨论我国的显失公平制度的来源与发展,并讨论了我国学界关于显失公平存在的构成要件之争、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存废之争等问题。接着从比较法的视角揭示显失公平制度的缘起与嬗变。第二部分,对显失公平制度适用之判决进行数据化与类型化的分析。本文首先从检索到的案例数据中分析了显失公平案例的整体趋势,然后从构成显失公平的支持率、构成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以及构成显失公平的法律后果这3个维度对判决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之后本文通过对摘选的判决书进行具体分析,归纳了法院在认定显失公平之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之判断依据。第三部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显失公平司法实践之问题分析。提出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显失公平制度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等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第四部分,对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进行评论,认为对于《民法总则》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应从“边际效用”的理论加以解释,对显失公平的主观要件仅规定了危困状态与缺乏判断能力,缺失了“无经验”有失妥当。对于显失公平之法律后果的废除变更权较为认同。此后分析了显失公平制度对司法实践中适用要件与解释方法上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选取187份涉及显失公平制度的判决进行数据分析,相比已有研究中运用较多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方法上有所拓展,因此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信;本文针对显失公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客观上要件与主观上要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论更加有针对性。从实证角度为我国“显失公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减少学术界的争议提供一些借鉴。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显失公平之理论梳理
第一节 我国民法中的显失公平
一、现行法的安排
二、显失公平的学说争议
第二节 比较法上的显失公平
一、欧陆法上显失公平的发展
二、英美法系的显失公平制度
三、我国台湾“民法典”的“显失公平”
第二章 显失公平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 显失公平案件的类型化与数据化分析
一、构成显失公平的支持率分析
二、构成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分析
三、构成显失公平的法律后果分析
第二节 法院对构成显失公平客观要件的判断标准
一、合同价款与应然价款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二、合同权利义务不对等
三、权利无法得到救济
第三节 法院对构成显失公平主观要件的判断标准
一、双方合同地位不平等
二、一方具有经验专业优势
三、一方具有信息方面优势
四、一方处于危难、急迫之际
五、一方判断、认知能力较弱
第三章 我国显失公平司法实践之问题分析
第一节 显失公平之构成要件问题
一、客观要件构成之误区
二、主观要件构成之缺陷
第二节 显失公平作为履行抗辩之裁判误区
第三节 显失公平之证明责任问题
一、当事人举证不能
二、司法裁判无视举证事实
第四章 《民法总则》的修法方向和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民法总则》中的显失公平
一、构成要件的分析
二、法律后果的评价
第二节 《民法总则》显失公平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一、对适用要件的影响
二、对解释方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3037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显失公平之理论梳理
第一节 我国民法中的显失公平
一、现行法的安排
二、显失公平的学说争议
第二节 比较法上的显失公平
一、欧陆法上显失公平的发展
二、英美法系的显失公平制度
三、我国台湾“民法典”的“显失公平”
第二章 显失公平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 显失公平案件的类型化与数据化分析
一、构成显失公平的支持率分析
二、构成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分析
三、构成显失公平的法律后果分析
第二节 法院对构成显失公平客观要件的判断标准
一、合同价款与应然价款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二、合同权利义务不对等
三、权利无法得到救济
第三节 法院对构成显失公平主观要件的判断标准
一、双方合同地位不平等
二、一方具有经验专业优势
三、一方具有信息方面优势
四、一方处于危难、急迫之际
五、一方判断、认知能力较弱
第三章 我国显失公平司法实践之问题分析
第一节 显失公平之构成要件问题
一、客观要件构成之误区
二、主观要件构成之缺陷
第二节 显失公平作为履行抗辩之裁判误区
第三节 显失公平之证明责任问题
一、当事人举证不能
二、司法裁判无视举证事实
第四章 《民法总则》的修法方向和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民法总则》中的显失公平
一、构成要件的分析
二、法律后果的评价
第二节 《民法总则》显失公平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一、对适用要件的影响
二、对解释方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唯源;显失公平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3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4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