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3:5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知识产权的获取、运用和保护,都离不开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评价机制是尊重和用好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第一步,也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和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新时代法治社会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本文界定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是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并利用过硬的职业技能解决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分为应用实践型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和理论学术型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其次,构建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其他综合素质5个一级指标,再进一步细分为17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均设置了四个等级评价标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并根据专家评分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明确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评价的程序。通过创新用人单位评价、同行业评价、社会评价、市场评价、政府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体制,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评价流程,最终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界定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需求
        一、国家对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对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需求
        三、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需求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定义
        一、人才的含义
        二、知识产权人才的含义
        三、法律人才的含义
        四、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含义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分类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基本素养
        一、基础理论知识
        二、职业技能
        三、政治素质
        四、职业道德
        五、其他综合素质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模型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程序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主体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流程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评价结果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雪;;中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培育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03期

2 李建花;;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建设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年12期

3 王莉敏;;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建设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7年33期

4 王丽丽;张健佳;;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接待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代表团访华[J];知识产权;2016年06期

5 赵一岑;;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年31期

6 肖少启;;工具理性: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法理学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刘礼歌;;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防范[J];山西青年;2017年02期

8 杜妍;何一舟;;大学生创业前期准备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识别[J];智富时代;2017年03期

9 李升云;;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08期

10 于向阳;;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建设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滕锐;发展权视野下知识产权的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莲;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评价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赵彦辉;大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邓超;大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程兆齐;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王姝平;文化视阈下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移植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明生;侵犯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的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王超;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杨林;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法律实践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9 刘汝佳;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宏;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内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