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个人信息的分层保护

发布时间:2020-10-29 23:35
   从古至今,个人信息都在不断被收集、传输、处理和使用。在古代社会,个人信息主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传播的目的单纯,方式简单,即使是个人信息的收集,也多是政府部门的收集,收集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危害都比较小。然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也从政府的收集扩大到商业组织的收集。个人信息的利用也不仅仅是政府方便管理的利用,出现了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性质的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这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不法收集和不法传输,扰乱了社会秩序、成为了危害信息社会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从法律层面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从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以及个人信息分层方法入手,在分析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立法缺陷之后的基础上,提出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可行性,包括国内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和国外的经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结合个人信息本身的特点,在依据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的个人信息分层保护法律体系的构想,为我国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提供新思路。
【学位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个人信息分层保护概述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范围
        一、个人信息范围界定的学说评价
        二、个人信息范围界定的考察因素
        三、个人信息范围的具体界定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分层方法
        一、根据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进行分层
        二、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度进行分层
        三、个人信息的分层模型
第二章 我国个人分层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第一节 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规定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特征
    第二节 无差别个人信息保护的缺陷
        一、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狭窄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商业利用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调整
        三、有违法律平等的本质
    第三节 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意义
        一、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
        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三、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
第三章 我国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可行性
    第一节 国内具有建立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基础
        一、个人信息分层保护在我国的社会基础
        二、《民法总则》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制度基础
        三、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的借鉴
    第二节 域外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经验借鉴
        二、欧盟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构建个人信息分层保护体系的设想
    第一节 建立个人信息的事前分层保护体系
        一、区别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二、区别适用事前监督体系
    第二节 建立个人信息分层的事后救济体系
        一、区别选择适用不同的侵权责任形式
        二、区别适用过错责任的追责原则
        三、区别适用损害赔偿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琦;;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障性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年15期

2 徐艺心;宋建武;;互联网个人信息的社会性及其利用边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3 孙凡;;企业个人信息使用及保护业务的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4 庄慧娴;于静;;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6期

5 张新宝;;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中国法学;2015年03期

6 谢远扬;;信息论视角下个人信息的价值——兼对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检讨[J];清华法学;2015年03期

7 罗昆;;个人信息权的私权属性与民法保护模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李延舜;;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及其限制[J];法学论坛;2015年03期

9 曹树金;王志红;古婷骅;;智慧城市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分析及立法建议[J];图书情报知识;2015年03期

10 齐茵;;从权利正当性视角探析个人信息权利的属性[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咏婕;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2年

3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家玲;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胡梦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赵超;个人信息权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1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61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