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6:39
个人信息并非固有之概念。它是一个有别于个人数据、个人隐私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通过与个人数据概念、个人隐私概念的对比以及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个人信息含义的解读,可以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与个人相关的,用于描述和表现个人,或可据此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个人信息权是自然人就自身的个人信息享有的各种权利的统称。个人信息权是一个以信息主体为权利主体,以个人信息为权利客体,涵盖个人对自身个人信息享有的各项人格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的综合性权利集合。国外对于个人信息权益问题的关注较早、研究较深,目前已形成了基于各自不同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模式。其中,德国以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属性为媒介,通过在宪法裁判中重新解释一般人格权的方式,将个人信息权纳入到一般人格权的范畴加以保护。美国主要通过在各级法院判例中不断扩大解释隐私概念,利用其独特的隐私权理论体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利。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问题的关注较晚,研究较少,但近年来也有不少积累,大致形成了,在权益内容上承认兼具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在权利属性人主要认为是人格权,在保护方式上主张通过制定法律将其列为具体人格权进行保护的主流意见。目前,国内外学界...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宄背景与研宄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与权利属性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2.3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
第三章 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
3.1 个人信息权的发展
3.2 互联网对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的影响
第四章 双重属性观点下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4.1 当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
4.2 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设计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J]. 周汉华. 法学研究. 2018(02)
[2]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J]. 杨立新. 法学论坛. 2018(01)
[3]论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设立[J]. 王利明. 政治与法律. 2017(08)
[4]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J]. 赵宏. 中国法律评论. 2017(01)
[5]编纂一部网络时代的民法典[J]. 王利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6]“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的完善[J]. 钱力,谭金可. 中国流通经济. 2015(12)
[7]关于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可让与性问题的分析[J]. 徐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个人信息权的属性与构成[J]. 高志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15(03)
[10]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明确人格权和财产权属性[J]. 刘德良. 中国信息安全. 2015(05)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D]. 任龙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 刘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2]个人信息财产权制度研究[D]. 侯阿娇.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4064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宄背景与研宄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与权利属性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2.3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
第三章 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
3.1 个人信息权的发展
3.2 互联网对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的影响
第四章 双重属性观点下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4.1 当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
4.2 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设计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J]. 周汉华. 法学研究. 2018(02)
[2]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J]. 杨立新. 法学论坛. 2018(01)
[3]论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设立[J]. 王利明. 政治与法律. 2017(08)
[4]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J]. 赵宏. 中国法律评论. 2017(01)
[5]编纂一部网络时代的民法典[J]. 王利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6]“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的完善[J]. 钱力,谭金可. 中国流通经济. 2015(12)
[7]关于人格权中财产利益可让与性问题的分析[J]. 徐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个人信息权的属性与构成[J]. 高志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15(03)
[10]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明确人格权和财产权属性[J]. 刘德良. 中国信息安全. 2015(05)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D]. 任龙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 刘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2]个人信息财产权制度研究[D]. 侯阿娇.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4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