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生前预嘱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06:02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在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里,面对死亡的态度由最初的恐慌、畏惧到被动接受,再转变为平静、释然,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无不反映出人类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认识的升华。从希望“优生”到追求“优逝”的发展历程中,“生前预嘱”的概念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美国起源并蓬勃发展后,逐渐传播进入欧洲和亚洲,生根、发芽,通过民法典或特别法的形式将生前预嘱纳入法律制度体系,赋予法律效力。在我国,民间已经开始生前预嘱的推广活动,建设网站、组建协会。同时,随着思想观念的开放、缓和医疗的发展,生前预嘱的社会与思想基础不断扩大。与紧跟时代发展的民间探索活动相比较,生前预嘱在我国法律制度上还较为滞后,还未有相关制度的出台。究其法理基础,生前预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其正当性在于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的适用。从生命伦理角度上看,尊重生命、尊重死亡。在医学、伦理以及法律层面都存在着合理性。本文通过对生前预嘱制度与相近概念的辨析,并深入讨论制度价值,在参考并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基础之上,界定生前预嘱的概念,从生前预嘱的设立、保存、撤销、执行条件、法律责任等多方面提出制度设计...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生前预嘱制度概述
    1.1 生前预嘱的概念
    1.2 生前预嘱与安乐死比较
    1.3 生前预嘱制度的思想困境
        1.3.1 传统死亡观念的束缚
        1.3.2 文化传统的桎梏
        1.3.3 传统医学伦理的禁锢
    1.4 生前预嘱制度的价值
        1.4.1 提高末期生命生存质量
        1.4.2 体现人道主义关怀
        1.4.3 保留患者主体地位
        1.4.4 减轻亲属心理压力
        1.4.5 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1.4.6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第二章 我国构建生前预嘱制度的基础
    2.1 法理基础
        2.1.1 医疗自主权是生前预嘱制度的根基
        2.1.2 知情同意权是生前预嘱制度的保障
    2.2 社会基础
        2.2.1 缓和医疗发展推动生前预嘱实施
        2.2.2 社会实践增加催化生前预嘱传播
        2.2.3 民众思想开放增强生前预嘱接受
第三章 生前预嘱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3.1 生前预嘱制度在美国的发展
    3.2 生前预嘱制度在欧洲的发展
    3.3 生前预嘱制度在亚洲的发展
    3.4 生前预嘱制度的立法启示
第四章 生前预嘱制度在我国的立法构建
    4.1 生前预嘱的订立
        4.1.1 主体资格
        4.1.2 形式要求
        4.1.3 见证人要求
        4.1.4 文件内容
    4.2 生前预嘱的保存
    4.3 生前预嘱的撤销
        4.3.1 撤销生前预嘱的能力要求
        4.3.2 撤销生前预嘱的方式
    4.4 生前预嘱的执行条件
        4.4.1 生命末期
        4.4.2 无效医疗
    4.5 生前预嘱的法律责任
        4.5.1 执行生前预嘱的责任豁免
        4.5.2 违反生前预嘱的责任承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7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47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