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生成内容(UGC)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08:43
Web2.0以用户主动创作为主要特征,用户不再满足于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布的转变,用户参与度与贡献度显著提高。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创造广泛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成为诸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由于其数字化的存储和传输方式,UGC领域的著作权侵权情况愈发严重。本文首先从主体、创作途径、创新价值、发表方式和动因等方面阐述了UGC的概念,论述了UGC的分类和法律属性,明确了UGC在经济、商业、创新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列明了我国UGC著作权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讨论了UGC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问题,分析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在平衡著作权限制与保护的问题上的重要价值。其次,从表现形式、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免责情形等方面分析了UGC遭受的著作权侵权风险。交互式传播的UGC对现行的著作权法律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在尊重作者的创作的前提下实现作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是Web2.0环境下UGC对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的要求,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引入和创新为UGC降低许可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创造了一种可能性。目...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用户生成内容概述
1.1 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
1.2 用户生成内容的分类
1.3 用户生成内容的法律属性
1.4 用户生成内容的价值
1.4.1 经济利益
1.4.2 商业价值
1.4.3 创新价值
1.4.4 社会价值
1.5 我国有关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
1.5.1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1.5.2 我国参与的相关著作权国际条约
第二章 用户生成内容的著作权约定
2.1 用户生成内容与用户协议许可条款
2.1.1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的接受
2.1.2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内容
2.1.3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问题
2.1.4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未来
2.2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
2.2.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授权项目
2.2.2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文本
2.2.3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价值
第三章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被侵权的风险
3.1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被侵权的风险表现形式
3.1.1 UGC平台的侵权风险
3.1.2 其他用户的侵权风险
3.1.3 其他风险
3.2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归责原则
3.3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3.3.1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
3.3.2 损害后果
3.3.3 因果关系
3.3.4 过错
3.4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免责情形
3.4.1 UGC用户的免责情形
3.4.2 UGC平台网站的免责情形
3.5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责任方式
第四章 用户生成内容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4.1 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在用户生成内容领域应用的问题
4.1.1 用户生成内容的主体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2 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3 用户生成内容的生成模式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4 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方式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冲击
4.2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维权困境
4.2.1 用户生成内容概念的边界模糊不清
4.2.2 公众著作权意识淡漠,缺乏维权动力
4.2.3 公力救济维权成本高
4.2.4 侵权技术手段猖獗
4.2.5 用户与网站信息和地位不对等
4.3 用户生成内容环境下著作权制度的利益平衡
4.3.1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
4.3.2 内容创作者与使用者利益间的平衡
4.3.3 著作权人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间的平衡
第五章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5.1 用户生成内容环境下著作权管理制度的变革路径
5.2 对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其他完善建议
5.2.1 提高公众的著作权意识
5.2.2 推广CC协议的使用
5.2.3 加强网络后台实名制的实行
5.2.4 统一标准,加大司法对著作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5.2.5 加强内容识别和过滤技术的应用
5.2.6 提高网站自我监管水平,形成用户与网站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
5.2.7 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创造保护著作权的同时促进创新的UGC网络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内在利益平衡机制与反垄断法的介入——美国录音制品数字表演权制度的启示[J]. 时建中. 法学杂志. 2018(02)
[2]新媒体版权产业推动下的版权规则重构[J]. 吴雨辉. 知识产权. 2016(07)
[3]Web2.0时代集体创作作品的保护困境与立法应对[J]. 卢纯昕. 政法学刊. 2016(01)
[4]Web2.0语境下的UGC版权保护[J]. 王瑞奇. 新媒体研究. 2015(19)
[5]Web2.0时代的著作权法:问题、争议与应对[J]. 熊琦. 政法论坛. 2014(04)
[6]视频分享网站UGC内容著作权保护[J]. 姜瑞. 中国传媒科技. 2013(22)
[7]微博作品传播的侵权风险及其解决途径[J]. 袁真富,胡琛罡. 电子知识产权. 2013(04)
[8]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对《著作权法》修改及最高人民法院网络著作权保护司法解释的建议[J]. Michael Schlesinger. 中国版权. 2012(05)
[9]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 赵宇翔,范哲,朱庆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05)
[10]“微博版权”及加强微博监管评析——以“微博第一案”为例[J]. 朱巍. 中国广播. 2012(04)
硕士论文
[1]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D]. 肖盼.暨南大学 2018
[2]微信朋友圈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研究[D]. 张强.北京邮电大学 2016
[3]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法律探析[D]. 于琪.云南财经大学 2014
[4]网络著作权的困境与保护[D]. 庞琳.河北大学 2012
[5]论UGC网络环境下版权的保护—由“百度文库侵权门”谈开[D]. 肖艳.华侨大学 2012
[6]用户生成内容(UGC)网站著作权问题探讨及应对策略[D]. 卢璐.复旦大学 2012
[7]论用户创造内容(UGC)侵权[D]. 詹宇昆.北京邮电大学 2010
[8]移动互联网中的UGC业务研究[D]. 张卫斌.北京邮电大学 2008
[9]WEB2.0时代网络版权保护问题研究[D]. 张媛媛.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0275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用户生成内容概述
1.1 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
1.2 用户生成内容的分类
1.3 用户生成内容的法律属性
1.4 用户生成内容的价值
1.4.1 经济利益
1.4.2 商业价值
1.4.3 创新价值
1.4.4 社会价值
1.5 我国有关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
1.5.1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1.5.2 我国参与的相关著作权国际条约
第二章 用户生成内容的著作权约定
2.1 用户生成内容与用户协议许可条款
2.1.1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的接受
2.1.2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内容
2.1.3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问题
2.1.4 用户服务使用协议许可条款的未来
2.2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
2.2.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授权项目
2.2.2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文本
2.2.3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价值
第三章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被侵权的风险
3.1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被侵权的风险表现形式
3.1.1 UGC平台的侵权风险
3.1.2 其他用户的侵权风险
3.1.3 其他风险
3.2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归责原则
3.3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3.3.1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
3.3.2 损害后果
3.3.3 因果关系
3.3.4 过错
3.4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免责情形
3.4.1 UGC用户的免责情形
3.4.2 UGC平台网站的免责情形
3.5 侵犯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的责任方式
第四章 用户生成内容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4.1 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在用户生成内容领域应用的问题
4.1.1 用户生成内容的主体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2 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3 用户生成内容的生成模式导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应用问题
4.1.4 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方式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冲击
4.2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维权困境
4.2.1 用户生成内容概念的边界模糊不清
4.2.2 公众著作权意识淡漠,缺乏维权动力
4.2.3 公力救济维权成本高
4.2.4 侵权技术手段猖獗
4.2.5 用户与网站信息和地位不对等
4.3 用户生成内容环境下著作权制度的利益平衡
4.3.1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
4.3.2 内容创作者与使用者利益间的平衡
4.3.3 著作权人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间的平衡
第五章 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5.1 用户生成内容环境下著作权管理制度的变革路径
5.2 对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其他完善建议
5.2.1 提高公众的著作权意识
5.2.2 推广CC协议的使用
5.2.3 加强网络后台实名制的实行
5.2.4 统一标准,加大司法对著作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5.2.5 加强内容识别和过滤技术的应用
5.2.6 提高网站自我监管水平,形成用户与网站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
5.2.7 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创造保护著作权的同时促进创新的UGC网络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内在利益平衡机制与反垄断法的介入——美国录音制品数字表演权制度的启示[J]. 时建中. 法学杂志. 2018(02)
[2]新媒体版权产业推动下的版权规则重构[J]. 吴雨辉. 知识产权. 2016(07)
[3]Web2.0时代集体创作作品的保护困境与立法应对[J]. 卢纯昕. 政法学刊. 2016(01)
[4]Web2.0语境下的UGC版权保护[J]. 王瑞奇. 新媒体研究. 2015(19)
[5]Web2.0时代的著作权法:问题、争议与应对[J]. 熊琦. 政法论坛. 2014(04)
[6]视频分享网站UGC内容著作权保护[J]. 姜瑞. 中国传媒科技. 2013(22)
[7]微博作品传播的侵权风险及其解决途径[J]. 袁真富,胡琛罡. 电子知识产权. 2013(04)
[8]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对《著作权法》修改及最高人民法院网络著作权保护司法解释的建议[J]. Michael Schlesinger. 中国版权. 2012(05)
[9]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 赵宇翔,范哲,朱庆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05)
[10]“微博版权”及加强微博监管评析——以“微博第一案”为例[J]. 朱巍. 中国广播. 2012(04)
硕士论文
[1]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D]. 肖盼.暨南大学 2018
[2]微信朋友圈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研究[D]. 张强.北京邮电大学 2016
[3]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法律探析[D]. 于琪.云南财经大学 2014
[4]网络著作权的困境与保护[D]. 庞琳.河北大学 2012
[5]论UGC网络环境下版权的保护—由“百度文库侵权门”谈开[D]. 肖艳.华侨大学 2012
[6]用户生成内容(UGC)网站著作权问题探讨及应对策略[D]. 卢璐.复旦大学 2012
[7]论用户创造内容(UGC)侵权[D]. 詹宇昆.北京邮电大学 2010
[8]移动互联网中的UGC业务研究[D]. 张卫斌.北京邮电大学 2008
[9]WEB2.0时代网络版权保护问题研究[D]. 张媛媛.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0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60275.html